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近期通過一項實施要點,只要110學年度第2學期開始,使用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等語言授課的專任教師,可獲得50%的鐘點費獎勵,還能獲得教材補助,就是要促成國家語言的傳承發展。然而對於原住民族語授課的可行性,有部分學生抱持懷疑。
師大學生Huwat(高錫安)說,「我自己的母語(太魯閣族語)也沒有到很好,因為我從小就沒有在母語的環境下長大。」
另一名師大學生puljaljuyan‧tuljapan說,「如果說要講到一個相對比較難的概念,那就是族語使用上會用更艱深的詞彙去表達,然後對於學生的理解也是一個差別。」
學生族語能力就先面臨挑戰,台灣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 表示,這是族語過去幾十年遭受迫害及汙名的結果。而這樣的背景也導致族語缺乏當代,以及學術用詞,講師很難單用族語傳授完整的知識。另外高教系統有沒有這樣的師資,也是一大問題。
Sifo Lakaw認為,要在高教體系中推動沉浸式族語環境,目前可以說窒礙難行,但若把握這5到10年,從基層教育做起,仍有一絲希望。
台灣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理事長Sifo Lakaw (鍾文觀)說,「如果我們現在可以積極地推動族語沉浸式的各級教育,也就是從幼兒小學甚至到中學,實施族語沉浸式的教學,我們現在其實還有部分的能力,可以創造族語流利的下一代。」
若成功有了族語流利的一代,缺乏當代詞彙及族語能力師資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只不過現階段高教如何推廣族語教育?有學生建議從社團或是語言小組,讓學生有更多接觸族語的機會。
責任編輯: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