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獵人協會與嘉義林管處簽署合作意向書,可望成為全台最快與林務局處簽訂行政契約的團體,實行狩獵自主管理,但族人長年對林務局的不信任以及獵區劃分等問題,依舊是隱憂。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茶山部落分會長Voyu ‘e Yasiungu(安柏霖)表示,「一開始在推這個部分的時候,其實有提到說回報的一個內容,其實很細我剛提到的獵人名字,狩獵的部落位置然後物種數量等等,甚至一些定位的東西,都會讓獵人覺得說這個會不會變成一個,政府在監控他們一個方式。」
不過在獲得達邦、特富野兩大社的支持下,協會也舉辦多場說明會,讓族人理解,現在法令與傳統相牴觸,自主管理才能解決違法風險,也才有機會,讓狩獵文化延續邁出一大步。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浦珍珠說,「何不我們把所有達邦社、特富野社全部囊括進來,那就在這樣子的共識下之後,後來裴老師還有一些早期前任的理事長高德生,還有兩社的頭目他們就到各部落去說明。」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研究發展組組長Tibusungu ‘e Poiconʉ(浦忠勇)表示,「我們的鄒族也有人會說,我們不要這麼快跟政府去討論,可是我們會發現如果不跟政府討論、不跟警政單位,有一個互動的話我們的獵人會一直處在危險當中。」
解決了對外部的疑慮,部落內部對於獵場劃分,又是一大問題。因為依照傳統獵場,恐怕有些家族,必須跋山涉水兩到三天才能狩獵,因此多次討論後,採用全新的獵場劃分模式,以共用獵場觀念跳脫傳統思維。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研究發展組組長Tibusungu ‘e Poiconʉ(浦忠勇)還提到,「重組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獵場,像我現在打獵的地方就是杜家的,我們就會跟杜家人講說,我們的獵場都是快到楠梓仙溪,那個地方太遠了,我們可不可以到那個地方,很多的人就這樣重新再詢問,他們都很願意後來就形成共識,你只要是尊重原來的獵場的主人。」
這樣的模式不僅能調解,族群內部的因獵場劃分的爭議,也能消弭外界對於原住民狩獵,會導致物種減少、環境破壞等刻板印象。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浦珍珠說,「第一個一方面就是要確實了解我們狩獵的範圍有多大,第二個就是我們要不斷地跟動保團體,他們一直在反對狩獵這個區塊,要跟他們說明,我們現在狩獵其實沒有那麼大的範圍在狩獵,還是會讓動物有休養生息的地方。」
鄒族獵人協會表示,雖然已經和政府簽訂合作意向書,但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像是獵場跨縣市?與不同族群重疊等?還需要多方溝通,才能讓狩獵文化真正回到部落。
責任編輯: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