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災害日益劇烈,強化「通訊韌性」成為災防工作不可忽視的一環,尤其在原鄉、山區等偏遠地方,一旦道路中斷、電力癱瘓,通訊失聯恐讓災情更加惡化,也讓外界難以伸出援手。
電信業處長 林雅惠:「那其他部分就是可能有一些部落或是一些偏遠地區,那這些我們在颱風的當下,第一天我們就成立了應災中心、第一時間來進行搶修;那搶修的部分我們是先進行纜線垂落的部分,因為它可能危及到其他用戶的安全。」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代理主委 陳崇樹:「災害應變中心成立之後,我們成立業者也成立,那是因為他們都有我們要求他要依據災害防治法要提出災害防治計畫。」
災區通訊一斷,等於孤島,過去曾有部落在災後一周仍無法聯外,讓救援無法抵達,也凸顯出偏鄉地區通訊基礎建設的脆弱性;如今不僅有線電視業者成立應災中心第一時間搶修,NCC也要求各業者提出防災計畫,確保災時能即時應變,不讓通訊因災害全面癱瘓。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 闕河鳴:「包含行動車的增加、ONEWAY支架的增加、緊急發電機的增加,這個會增進整體的韌性;然後高抗災的基地台部分,我們也會跟電信業者開始協調,會希望以這次災區做優先來開始辦理。」
為強化韌性,數位發展部也擴編緊急設備,包括行動基地車、臨時支架與發電機,並優先在重災區推動高抗災基地臺建置;讓訊號不中斷、不失聯,成為未來面對極端氣候下,守護生命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