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祭出的關稅政策,從4月9日宣布暫緩90天,預計將在8月1日再次上路;不過我國經濟部長郭智輝21日在立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坦言,無法確定是否能在8月1日前與美國談出結果,也因此民間團體自發性揭露關稅衝擊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前台灣大學校長 管中閔:「在我們調查中間彙整了各種因素以後,我想真正對廠商最大的影響或者廠商最擔憂的事情,其實就是政策的不確定性。」
政大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林祖嘉:「我們的政府就是完全不跟大家講,所以我們完全不知道這些高階的晶片產業會不會同時被課稅!」
同時,林祖嘉提到政府該重視重災產業受影響的程度,而管中閔則透過多項經濟模型剖析台灣對外部經濟變動的敏感性。
政大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林祖嘉:「產業方面就是電子零組件,然後汽車、機械、基本金屬,這些大概都會受到影響。」
前台灣大學校長 管中閔:「關稅同樣會影響中國大陸,如果中國大陸的經濟的衰退,也就會間接地會影響到台灣。」
管中閔也進一步估算,若未來關稅超過20%,將有三成的中小企業營收會受到重挫,呼籲政府不能忽視資本薄弱的企業處境,必須主動介入、提供協助、並且穩定匯率,才能為台灣的出口經濟與基層勞工撐起保護傘。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