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黑熊活動範圍擴張 民眾可請領改良式獵具

大綱

隨著黑熊活動範圍不斷擴張,人熊衝突的事件也逐漸增加。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台灣黑熊的保育現況,林保署說明黑熊目前所面臨的生存威脅,以及如何與原住民社群合作,推動改良式獵具,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兼顧野生動物的保護,尋求共存的平衡之道。

在山林間悄然生活的台灣黑熊,是台灣珍貴的保育野生動物,過去曾瀕臨絕種,但在林保署與保育團體的努力下,族群數量已逐步回穩。隨著保育有成,近年人熊目擊與通報次數明顯增加,人熊互動關係也逐漸改變。未來如何促進人熊和平共存,成為重要課題。

林保署保育管理組野生物保育科科長 高雋:「最近大家應該有比較明顯地可以感受到,案件開始變多,目擊的次數變多,統計的數量也顯示越來越接近人的生活的空間。如果碰到黑熊,那你要馬上觀察牠的狀況,所以要根據現場的狀況,但大原則都是保護自己。」

林保署提醒民眾或登山客遇到黑熊時,切勿聽信坊間說法裝死或爬樹,而是應冷靜觀察、緩慢後退,以保護自身安全為首要原則。此外,黑熊目前仍為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獵殺將面臨重大刑責與罰則。雖然目前多數族人已無狩獵黑熊的行為,但原鄉在山林活動的族人,仍可能因使用傳統獵具,導致黑熊誤觸而受傷。

林保署保育管理組野生物管理科長 邱國皓:「改良式獵具的推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跟原住民朋友一起合作。那合作的情況下,才可以讓我們山林之間的野生動物的族群跟野生動物的資源,能夠永續的不管是被利用或是在永續的生活在山林裡面,都是我們滿重要的一個目標。」

改良式獵具相較於傳統獵具,將踏板直徑縮小至12公分以內,並加裝止滑套,防止鋼索無限收緊,降低台灣黑熊、石虎等野生動物誤觸的風險,並提供牠們掙脫脫逃的可能。這類獵具不僅為山區的農民提供更友善的防範方式,來減少作物損害,也讓獵捕行為更符合野生動物保育原則。民眾若有需求,族人可主動向林保署各地分署或工作站請領。從認識改良式獵具開始,以行動實踐,為山林中的野生動物打造一條更安全的共存之路。

責任編輯:Nxy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