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議會在109年8月召開「推動東昌公墓遷葬事宜專案會議」,經過多年籌備,終於在今年3月進行最後20座墓塚的起掘作業。而9月13日相關單位齊聚,討論57件出土陪葬品的典藏管理事宜,會議強調這些文物必須儘速妥善保管,避免因保存不當而造成損壞,還為此規劃召開部落會議。
花蓮縣議會專案召集人 李正文:「東昌公墓起掘以後,未來其實最終是希望、能夠把所謂的東昌的聚會所,能夠興建完成,讓這些文物回歸到原來的位置繼續供奉,安奉在那裡作為文化教育跟所謂的歷史保存的這個部分。」
花蓮縣原住民行政處副處長 徐采瑤:「那當然我們中央原民會,過去在針對這種,還不是到文資這個階段的時候,它其實有一些計劃是可以申請補助,那他就是針對這個文物的一些先期的調查跟研究跟評估,其實可能跟文化局要委託專業來做的這個部分呢,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來進行。」
與會的祭師指出,東昌公墓出土的陪祭品不應僅視為出土文物;而是與亡者靈魂溝通的祭品,應以更嚴肅的態度探討這些物品的保存與安置。
財團法人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巴耐‧母路:「對有很多人都把我們這個出土物,當成一個文物而已,可是對我們阿美族來講,祭司的角色來講它是跟亡靈,跟我們的祖靈的靈的連結,所以我們對他的安置是非常地、應該用嚴肅的態度,或者是非常神聖的態度去對待,我們的文化的內涵要從文物裡面被看見,然後從文物裡面可以復振更多的傳統的儀式,這可能是我們今天比較核心價值的那個認定。」
經過專案會議討論後,決議先由部落召開會議,針對57件文物的最終放置地點進行討論與確認,並確定未來由哪個部落、單位負責接管這些出土文物,以便吉安鄉公所後續進行正式移交作業。值得一提的是,在原聚會所的預定地上,仍保存著里漏部落大頭目的墓塚,這座墓塚具有重要的文化與歷史價值。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