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2年爭迭不休的桃園航空城開發案,已在今年正式邁入實質建設,也將桃園推向黃金建設期,但實地來到大園區,一處相對空曠的住宅區,您會發現一個又一個都市原住民聚落,但當國家政策勢在必行,族人卻不知該何去何從?
桃園大園區居民蔡佩榕表示,「住到現在已經三十幾年了,一想到這個說要分散了,就覺得真的太難過了!」
桃園大園區原住民族發展協進會副主席黃斐鑫提到,「聚在一起徵收戶就是討論你找到房子了沒?我哪裡有看到房子、房價多少、可不可以買?」
居民臉上盡是徬徨無助表情,因為隨著航空城徵收作業逐步啟動,代表同一時間,就有高達4千多戶徵收居民,正在四處另謀安身之地,當中至少有319戶受影響的原民族人,也努力在都市叢林中,尋找下一個居住地。
桃園大園區沙崙后厝竹圍頭目李頂利指出,「他們也是買的,還有最旁邊這一家房屋也是買的。」
走進沙崙社區,大園區頭目指認出一間間透天獨棟,都是旅北族人好不容易打拚一輩子,花掉半生積蓄,才得來的安居住所;這裡環境相對空曠,還能讓長輩擁有一塊小小開心農場,更重要的是,有近似於「家鄉」的人情與文化。
桃園大園區徵收戶蔡佩榕還說,「像豐年祭嘛!都是在這個地方練跳。」
只要每年祭典籌備或每晚放鬆解壓,這個角落都是族人相聚地點,還把它取名為「轉角遇到愛」。然而如今,這個轉角卻碰上「航空城」,代表不久將來,也將面臨人去樓空的命運。
桃園大園區原住民族發展協進會副主席黃斐鑫指出,「徵收後變成很大的問題,就是大園這一帶的原住民就會流失很多,大家就會變成四散。」
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會伯特利堂教會牧師金文彬表示,「原住民如果搬遷,不是個人搬遷,事實上是整個家族的搬遷,就弟兄姊妹觀察,他們已搬遷的住戶可能就是在一個社區裡面被孤立,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就是有聚落型的關係的營造。」
正因考量原住民徵收戶相較其他住戶而言,存在文化、就業等適應需求,桃園市原民局也從去年9月提出「原住民陪伴方案」,列冊定期關懷,並提出優於一般徵收戶的「安遷優惠措施」,為經濟相對弱勢的族人,減少安遷成本,同時再安排原家中心社工員前進大街小巷,為族人解決生活難題。
桃園市原民局長Temu Nokan (林日龍) 提到,「因為它已經涉及社會安全網的問題,他可能將來有就業、就學、就醫的問題,我們已經責成我們原家中心跟大園區的原服員,能夠及時地照顧他們。」
看著飛機乘風啟航,是族人每天習以為常的景象。但或許沒預料到,未來幾年,大園區將隨著航空城的興建而脫胎換骨,但在這裡落地生根的近千名族人,也將看著原本家園,成為消失的風景,他們的下一步將遷往何處?仍待族人譜出新頁。
責任編輯: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