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在溪水裡隨手一撈都是體型碩大的泥鰍,石縫裡和底泥到處都是。只是這麼多的泥鰍怎麼會同時出現在同一段水域?民眾推測是有人放生。
民眾 黃小四:「把外來種放生在我們台灣寶島,牠又活不下去,牠死掉又破壞生態,如果牠活著又擠壓到原生種的棲息地。」
愛好釣魚的民眾最近在南投國姓的北港溪和烏溪交界發現大批泥鰍,拿著網子隨手一抓,一小時就撈到30台斤。但現在是枯水期,且最近東北季風來襲,水溫相當低,撈起來的不少已經奄奄一息。而學者表示,這種是屬於常見的大鱗副泥鰍,雖然大多是養殖出來的,但有可能助長寄生蟲傳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曾晴賢:「牠養殖的這個過程往往會有寄生蟲,(如果放生)這寄生蟲會傳染到河裡其他魚的身上。」
學者表示,放生的行為可能讓食物鏈失衡,環境也可能受到衝擊。而縣府表示,如果特定團體或行為人要放生需先申請,將循線追查行為人。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 曾銀位:「冬季了,台灣的一般河流水量比較少,它就比較不適合一下子放出這麼大量的泥鰍,這是不好的。」
南投縣府表示,因為放生的是養殖泥鰍,並非野保法或動保法的適用範圍,但可依違反南投縣放生保育自治條例,處1萬到10萬元的罰鍰。
責任編輯:蕭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