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仁愛鄉互助村中原部落前身是賽德克族最大的巴蘭社,雖然日治時期被迫遷下山,但許多老人家身上仍保有相當多的文化知識;隨著這些長輩慢慢老去,如何將他們身上所熟知的傳統文化保存下來,已是中原部落族人需要面臨的一大課題。
課程學員 王小萍:「很多時候老人一天一天地愈來愈少,所以我們就是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趕快把我們中原部落的一些文史,還有生活技藝都把它找回來。」
台灣城鄉風貌人文發展協會會長 謝淑惠:「因為我們是屬於賽德克族巴蘭社裡面最古老的一個社、也是當時最大的一個社,我覺得我們這邊的文化很深厚;那我們是先從織布文化開始,因為我們要做那個知識文化的系統,所以我們希望說把中原部落這邊有的織紋能夠收集起來,然後我們建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
因此,位在中原部落的台灣城鄉風貌人文發展協會,過去就用了一年的時間帶領部落族人進行田調、並訪談耆老紀錄文化,同時也請來張鳳英及林喜美等織布名師教導參與的學員進行實作課程;大家在歷經一年來的學習之後,也特別在部落舉辦成果發表會,分享與展現大家的學習成果。
台灣城鄉風貌人文發展協會會長 謝淑惠:「我們今天展出來的是我們學員做的東西,比如說他們做的剝麻器的工具、還有那個苧麻製線的那個染白的工序;還有就是我們訪談,這邊全部就是訪談的、然後他們的作品,希望就是我們這個織布文化能夠永續傳承。」
課程學員 徐麗英:「最難學的就是菱形,菱形是最難學的;家裡也有織布機、桌上的織布機,回去的時候還要再織看看這樣子,然後才會記起來。」
為了找回自己的傳統文化,不僅協會用心安排課程,許多參與學習的族人在課程結束後回家閒暇之餘,還是持續鑽研各種編織技法;而這次的成果展只是代表一個段落的結束,如何將自己所學再傳到下一代身上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