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太魯閣語專題報導】培養太魯閣魂 3D列印口簧琴學文化(下)

大綱

口簧琴有單簧、雙簧,從太魯閣語的單字中,發現原始文字的文化起源,也再應證語言是文化的重要顯現,同時肩負著文化的傳承。

Lahang Lowsing,「這是我們所稱的口簧琴樂器,它的太魯閣語叫做Lubug qowqow,這只,是傳統口簧琴,這只是現代科技製作使用的,我等下會製作一次。而這是Lubug burux。因為它是單簧,單簧口簧琴。這是傳統單簧,這是現代單簧。這只它的名字叫雙簧Lubug dha,因為它有2個簧片製成,簧片就是指這2個簧片,所以叫做雙簧Lubug dha。這個是給男孩子吹的 雙簧,它會動作比較多 因為它比較短 ,音比較高。」

而這個呢 它就叫做4簧琴Lmbug spat,因為它除了可以對話,也可以唱出太魯閣歌謠。而特別的是每個簧片都有不同的音階,都不一樣,Re Mi Sol Ra ,它也有一個傳統名字 叫做真正的口簧Lubug balay。因為可以對話也能跟著哼唱,所以耆老稱它真正的口簧Lubug balay。」

透過拉和彈線,使竹子或3D上的簧片震動,再結由口腔共鳴,產生優美樂音,而材質不同、韌度也不一樣,吹奏出來的音色也很獨特,學生也說出傳統口簧琴與3D口簧琴的差異。

崇德國小學生 Yaking Yacing 太魯閣族:「我叫Yaking Yacing 我今年13歲,我來自崇德部落。我在學校有學到口簧琴製作,就是我們太魯閣族傳統樂器的口簧琴,我現在學的還可以,會吹也會做。老師教我們啊 我們都會做。之前我們做過,現在是用3D列印。容易的是太魯閣,因為它比較像真實的我們太魯閣族的情境。就是因為我們是太魯閣族,要表現些出那個以前太魯閣族的樣子。」

崇德國小 Rubiq Tasi:「我叫Rubiq Tasi ,我今年12歲。我來自崇德部落。就是傳統的跟3D列印的,還有簧片(burux),因為3D列印的就是就用久了它會斷掉,所以用一般的(傳統的)可以用很久,用好幾年。」

崇德國小民族教育讓學生透過3D印表機跟創客教育製作口簧琴,從中也明白製作口簧琴蘊藏的創課教育概念,就是科學(口簧頻率)、科技(技術)、工程(繪圖)、藝術(美術、音樂)跟數學(計算的能力)等5項技能;也成為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也讓人期待耆老留下的山林智慧傳統知識與科學產生更多的新發現、開發和傳承。

責任編輯:德蘭亞朗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