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文學家夏曼.藍波安紀錄片 金馬影展精彩放映

大綱

今年金馬獎是來到了第62屆,也將在這周末(22)舉辦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一部關於雅美達悟族文學作家夏曼.藍波安的紀錄片,是在20號早上的金馬影展播放,而片中不只記錄了夏曼.藍波安與兒子共同造舟,並航行下海捕撈飛魚的過程,更是呈現了達悟族親子造舟的文化特色,與夏曼.藍波安文學之外的人生歷練。

緩緩道出內心的擔憂,在第62屆金馬獎頒獎前夕,金馬影展20號播放雅美達悟族文學作家夏曼.藍波安的紀錄片,透過鏡頭,一幕幕紀錄夏曼.藍波安在蘭嶼、文化和家人間的故事。導演周文欽表示,會製作這部紀錄片,起因於一次偶然的聚會,記錄了夏曼.藍波安下海捕魚畫面,而夏曼.藍波安在觀看完之後,便說出心理沉放已久的計畫。

紀錄片導演 周文欽:「他有一個計劃放在心裡很久了,也準備了三年,他準備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帶著他的兒子上山,去造他們父子的第一艘親子舟。」

對於蘭嶼達悟族人而言,拼板舟不只是海上的生活工具,更是文化祭儀裡的重要象徵。透過影片紀錄,不管是在山裡穿梭,或在大海上航行,夏曼.藍波安與兒子共同造舟的過程,不只是體現造船工藝技術的傳承,更是真實展現了雅美達悟族親子造舟的文化特性。而導演也提到,如何在了解文化後並記錄、拍攝,是作為非原民的影像工作者,最困難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紀錄片導演 周文欽:「做為一個漢人的導演,對於達悟族其實是不熟悉,剛開始是不熟悉的,所以你要進入到達悟,你要進入到部落,你要進入到文化的系統裡面,其實是要學習的,而那個學習是你得親身在那邊,然後有足夠的時間,你才有辦法慢慢地體會,然後慢慢地相處,慢慢地理解。」

從造舟、下海儀式到捕撈飛魚,導演一步步隨著夏曼.藍波安的腳步,走進蘭嶼雅美達悟族人的文化裡。隨著海浪搖擺,透過這部紀錄片,展現夏曼.藍波安文學以外的人生歷練,更希望觀眾能夠和他一起,感受不同台灣文化的多元性,進而對彼此有更多的認識與接納。

紀錄片導演 周文欽:「他不是只有寫作,他還要面對他的生活面對他的文化,所以那個的豐富度是很高的,所以我想要透過這一部紀錄片,提醒大家就是,其實台灣的族群是很多元的很多樣的,可以彼此了解,就是多一點機會去彼此了解。」

責任編輯:王涵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