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展開族群對話! 首屆噶瑪蘭族學論壇宜蘭登場

大綱

第一屆噶瑪蘭族學論壇在宜蘭辦理,兩天的論壇,包含兩場專題演講及七個場次發表,圍繞在噶瑪蘭族知識分類架構的知識範疇,邀請族人、學者、青年、文化工作者及社群大眾,參與這場屬於噶瑪蘭族的對話。

第一屆噶瑪蘭族學論壇 qeminunung 遵循,以「路」為設計主軸,象徵對祖先精神的傳承。國立宜蘭大學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主任王進發指出,走訪宜花東部落及北部噶瑪蘭族聚落,舉辦部落共識會議,徵詢族人對知識體系的需求與共識,承接族群傳承的工作。

國立宜蘭大學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主任 Watan·Kiso(王進發):「我們從去年開始承接之後,我們都一直部落裡面做一些不管田調,包括跟族人的這種共識,那甚至我們學校其實有非常多的在噶瑪蘭這一塊有在做努力,所以我們在學校有宜大記憶庫,包括我們學校有噶瑪蘭的文化廊道,有建置過去所挖的、有一些相關過去他們居住在這樣的場域的環境,所以我相信,我們學校也有一個責任,透過善盡社會的責任,(從)大學端高等教育這一塊一起來做努力。」

兩天的論壇,包含兩場專題演講及七個場次發表,圍繞在噶瑪蘭族知識分類架構的知識範疇,並邀請族人、學者、青年、文化工作者及社會大眾,參與這場屬於噶瑪蘭族的對話,噶瑪蘭族總頭目謝宗修表示,希望透過論壇讓更多人認識葛瑪蘭族,也期盼青年積極參與。

噶瑪蘭族總頭目 Buya Batu(謝宗修):「我期待用這一種(論壇的)方式延續下去,也希望未來的年輕人,除了認同以外,很多事情要怎麼樣去積極執行,我想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也借用這個論壇的方式,讓其他的族群或是朋友們,對於噶瑪蘭族的文化認識更多。」

新社部落青年 Utay(潘弘旻):「我們部落只要有這種活動,我們可以參加的年輕人,就會排時間出來參加,今天(17)是第一次聽到噶瑪蘭族跟泰雅族的互動,因為我之前就有一些感覺,覺得我們的東西,有些地方跟泛泰雅的很相似,然後今天有一點頭緒、有一點解答。」

噶瑪蘭族於2002年正式正名為臺灣原住民族至今,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也在第一次論壇中開啟了嶄新的篇章,並促進噶瑪蘭族在宜蘭多面向的理解,建立更緊密的族群連結,提供深入交流與探討的平台。

責任編輯:Nxy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