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後,光復鄉的街道與房舍仍覆蓋著厚厚的淤泥。花蓮縣政府初步盤點共有86戶受災最嚴重,分布在大平、大同、大馬及大華等村落。其中多數房屋即使清理淤泥,也已經不適合居住,如何安置災後的居民也成為眼下最迫切的課題。
受災戶 吳先生:「一定是大家不同意(遷村),要不然住在這邊那麼久了,而且要遷村也要經過大家(同意)對不對。」
受災戶 陳小姐vs記者:「你們所謂的遷村,遷村是遷到哪一個地方去,他們(花蓮縣政府)還在評估,這個是自己的家園,依目前情況來講的話,是沒有打算遷村的想法。」
花蓮縣政府指出,目前已啟動民政系統清查,確認這86戶目前的設籍與人數狀況,並依需求規劃短、中、長期計畫,包含中繼屋、社會住宅或租屋補助等安置方式。同時這一次的重建除了地方政府會全力投入之外,內政部營建署也將一同協助。
花蓮縣行政暨研考處長 陳建村:「連國軍跟救難單位都評估,它也不適合再調度人力機具去清理家戶的淤泥,因為它(房屋)有的已經是完全淹沒了,或者是淹沒到屋頂,同時依他現場的狀況判斷,這些屋子縱使清理完畢,也不適合再回去居住,它(房屋)已經不是一個安全能居住的空間。」
不過花蓮縣政府也坦言,這次的情況與過去地震的災情不同,這次是大範圍面積受災,要如何異地安置,過程必須跟屋主、鄉親做詳細溝通與討論,才能確保居民能真正安心重建家園。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