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保署台東分署主辦,台灣義築協會與卡大地布部落共同策劃的《國產竹材構造及應用培力工作坊》,8月30開始在台東舉辦為期兩個月的課程,並邀請專業師資到場教學,推廣具有傳統山林智慧特色的在地竹材產業。
台灣義築協會執行長 簡志明:「關於竹子的應用加工跟防腐、跟竹構現代的技術,可以分享近來到東部,讓他們了解傳統跟創新之間現在的差異在哪裡。」
一般民眾都認為竹材不耐用,主要源於竹子容易受潮、易蟲蛀的特性,部落傳統建築一般也會用煙燻方式保護竹材,而現場導師也教導族人使用硼砂以及硼酸水浸泡竹子,並透過乾燥處理、防蛀防蟲程序、以及適當的疏伐與養護來改善,就可讓竹材的耐用性大大提升。
學員 馬靖:「主要是可以跟老師多交流一些東西,竹子的種類、跟品種的用性跟季節性,我覺得這是可以稍微去學習。」
台灣義築協會執行長 簡志明:「它是自然材料,它是有機它是會呼吸的,所以它也會需要汰換,汰換的過程,我其實是在做下一代的人才培力,跟竹子知識的傳承,我覺得在花東地區在做竹產業,在做發展的時候,應該是用比較不一樣的方式來看待。」
簡志明表示,東部不僅適合推動竹產業,同時需要族人一起推動培力工作,讓部落文化復振成為推動永續綠色產業的重要力量,也期待未來有更多族人一同加入學習。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