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鄉垃圾掩埋場11日發生火警,光華村民到縣議會陳情,擔心消防用水影響地下水,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卻遲遲未公開,垃圾場轉為轉運站多年來缺乏合法程序,如今堆置超過一萬噸垃圾又發生火災,已嚴重影響民眾生活。
吉安鄉光華村長 石福春:「環保局大家可以看得到,也沒有什麼說明到底數字空氣數字監測了沒有,消防用水大量的噴灑了30個小時,地下水有沒有污染?我們光華村有非常多人是用地下水的,因為我們算偏遠地區,自來水的普及率非常低,主要是環保局的作為真的讓我們村民非常的心寒、非常的痛心,花蓮縣環保局對我們光華村的垃圾場,已經開了無數次的芭樂票了。」
議員也指出環保局監測與防火設施不足,要求加強設備、控管垃圾量,避免資源回收物混堆造成污染與誤解。
花蓮縣議員 Tingki Tilu(李正文):「當然在縣政府環保決策裡,除了配合所謂的人力增加給予配合以外,當然周邊設備防火牆或者是監測系統,不過事實上我們了解我們全縣的資源回收廠其實不多,監測的部分 縣政府環保局是不是應該要去思考一下,怎麼樣去做(污染)監測。」
花蓮縣議員 Kilang Adop(周駿宥):「後來在才發現說資源回收廠的量太大(暫存回收量),如何去化如何相關的規定,在我們環保局這邊一定要設置控制它的量,然後就是在於人力上面是不是增設人力,盡量快速的把一些資源回收的分類分清楚,就不要讓它整個混合堆置在那邊。」
環保局則回應,火警燃燒的是資源回收物,不是裸露垃圾,空氣監測持續進行,目前數值已回到背景值,呼籲民眾放心,並承諾年底前清除回收場內約2700噸垃圾。
花蓮縣環保局秘書 林蔡毓:「我們有陸陸續續在做這個,從它開始(燃燒)的時候,我們就一天有分四班次在做空氣品質的監測,當然有一部分的數值會比較高一點,但是目前看起來其實都已經恢復,目前的背景值也希望民眾能夠放心。」
花蓮垃圾長期堆積難以消化,雖有水泥窯與氣化爐每日處理220噸,但火警事件再次凸顯問題,村民期待縣府必須提出更積極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