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隨著畫面從空中俯視整個小林村,感受在風災過後小林村的改變,因莫拉克風災而重建的小林國小,為了讓新一代孩子們理解防災的重要性,因此推動系列防災課程,不僅在一般課程中,融入小林地貌認識,也與社區合作以走訪踏查,帶著學生感受當年自然的破壞和重建;更結合科技,以遊戲體驗和VR實境,讓學生更有臨場感。
小林國小校長 李宗憲:「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再複製一場大自然的災難,所以透過這樣子的一個AR跟VR,尤其是戴上這個頭盔的時候,他們會去感受之前發生的那一段,而且也可以更加了解一下水土保持。」
而在校園的文化特色課程中,也能看防災觀念的融入;以農業課為例,就教導學生若碰上災害,如何辨別野外可用植物。
文化課程老師 潘惠婷:「植物的課程裡面,像低年級的部分,我們就會教小朋友怎麼去辨識校園的植物;那中年級的部分就是種傳統作物,高粱我們叫taraw,那這個部分我們就是會教小朋友怎麼去搗麻糬、怎麼去做糧食,防災部分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我們要怎麼去做糧食;到高年級的部分,我們就會教小朋友怎麼去種植像粉薯、樹薯這些,我們都要讓小朋友學會怎麼種植,然後去產生、延續這些植物。」
學校期望將過去經驗作為借鏡,在多樣化的課程中提高學生防災意識,讓悲劇不再重演,同時守護大武壠族文化。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