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熱情地向講師請教野菜知識,不想浪費一分一秒學習的時間。為了讓都會區的族語老師有更豐富的文化教案,也讓一般大眾更了解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智慧,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舉辦以布農族祭事板曆與阿美族野菜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知識課程,希望帶給參與課程的老師更多教學的靈感。
花蓮野菜學校專案經理Haru(林易賢):「野菜其實在我們當中、阿美族當中,它是一個我們的日常,而且也是我們的文化,如果這些野菜它漸漸消失的話,其實失去了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方式(野菜學校),可以在不同地方或者是在城市間,可以讓這些老師們能夠把這些野菜的文化,能夠帶給學生、下一代的孩子們。」
台東大學副教授 Haisul Palalavi:「(祭事板曆)反映著布農族過去的農業生活,甚至包括狩獵的部分,所以其實這整個祭事板曆,它不僅只是圖文或祭祀的紀錄而已,其實它也是一個傳統的生態智慧、是一個知識體系;拉到學校它也可以變成一個教案,我們認識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或是認識原住民的農事,歲時祭儀的一個窗口。」
雖然課程以布農族和阿美族的文化為主,但參與的族語老師都是出於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主動前來,不僅認真聽講也積極討論,認真思考如何將所學融入自己的教案。
士林國小排灣族語老師 Sauljaljui(鄭春美):「雖然我是排灣族,但是我可能也會把這樣的一個資訊,給我的(學生)孩子們;今天的野菜的部分或是早上(布農祭事曆),會把它做成一個教學檔,就是做一個課程,在文化的課程上面,我就會特別講這兩個課程。」
看到參與的族語老師都熱情交換彼此的心得,也積極向講師發問,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表示,相信這樣的跨文化交流對都會區的族群文化教育,會有積極的作用。
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 教育活動組長 Akiko(柳懿珍):「都市小孩其實要能夠了解到,部落文化更深層的內涵的話,其實這個機會是很少的,所以我們就連結這一塊,希望能夠讓老師能夠有這一項增能,了解其他族群文化;那這樣對於帶給學生來講,就是不同的種族互相能尊重理解,就是全民原教的精神。」
台北原資中心表示,這樣的跨文化交流不僅讓族語老師留下深刻印象,轉變成豐富的文化課程後,帶給更多都會原住民族學生更深度的文化認知,更能實踐全民原教的精神。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