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大運賽場上,董秉誠以挺舉206公斤、總和367公斤的佳績,突破自己所創下的大會紀錄,完成四連霸!而這位舉重好手是來自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部落的魯凱族人,24歲的他是家扶基金會長期陪伴的學生,在單親家庭且經濟狀況弱勢的情況下能將舉重練好,選手的身心狀態以及家裡的支持缺一不可。
北市大陸上運動系助理教授 陳瑞蓮:「其實他從大學來到我們這一邊,是從一個比較小毛頭的小孩,漸漸地現在上了研究生,這一路走來他的性格說真的他人很善良,他就是這個善良這一點,造成他現在就是人格非常地穩定,中間或多或許會有一些小挫折,但是他轉念很快。」
家扶北高雄區社工 Savungaz Isnangkuan(孫立倩):「他爸爸為了讓他在體育這條路走得很穩,但是因為家裡沒有錢,爸爸曾經土法煉鋼、他去灌那個水泥圈圈,就讓秉誠在家裡好好地練習,但是因為那個重量都不是比賽的重量,但是你就會感受到說,爸爸是希望秉誠在這條路上走得很穩,然後走得很好,他用他的方式在陪伴他的孩子。」
而董秉誠堅強的舉重實力,從國中就嶄露頭角,近年更在2022的亞錦賽、世錦賽,在109公斤量級中舉出好成績,更有望代表台灣參賽2022的杭州亞運。但當董秉誠翻開杭州亞運代表選手名單時,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一度讓董秉誠心情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北市大陸上運動系助理教授 陳瑞蓮:「最後一次總決選,國家的政策上可能有一點轉變,所以他後來就是沒有選上這樣子,那時候我們又有移地訓練,那時候以為他要去國家隊了,後來我們這邊機票都已經訂好了,他又沒有辦法跟,所以我們就很殘忍地把他留在台灣,那時候我覺得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舉重選手 Buu(董秉誠):「我就回去國中的地方練習,就看他們練習這樣開開心心的,就想說那我為什麼沒辦法這樣開開心心地練習,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上了大學,你課業一個壓力、然後舉重他變成是一個,你好像必須贏,因為他變成是一個賺錢的工具,把心放下來這樣順順的練,基本上也是會拿到(可以)有的東西。」
拿得起、放得下,也許是每位舉重選手在心態上及運動表現上的終極目標,但從國中開始沒有間斷地練舉重,一路到了研究所,回家的時間了了無幾,甚至會有一整年沒回家的狀況,看見行動不便的父親逐漸年邁、仍辛苦工作支持自己練舉重,更曾讓董秉誠想過放棄舉重、轉戰職業軍人,來減輕家計。
家扶北高雄區社工 Savungaz Isnangkuan(孫立倩):「像秉誠他每一次出國比賽的費用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平均抓在十萬塊以內,這些東西還不包括營養品,那種專業復健(治療)師、防護員基本上都要到位,這些費用其實都是秉誠他們自己要支出,即便是冠軍、他可能拿到的費用,都不足以讓他維持自己的生活,甚至為他下一次的比賽做準備,這些都是不足的。」
舉重選手 Buu(董秉誠):「壓力是有,但是我會覺得那不是壓力,是至少我唯一、我愛的人他支持我這樣,好想哭(擦拭眼淚)、(你可以哭沒關係)不好看吧,天哪、太哭了吧!」
眼淚的背後,是董秉誠對父親的感謝與不捨。北市大位於台北市房價最高的天母地帶,雖然董秉誠住宿,但一天的飯錢要吃到剛好,最少要七百元左右,換算下來一個月光吃飯就要兩萬一,如果僅靠家中父親擔任國小保全一職的薪水、家扶中心5000元不到的生活費,根本無法負擔其他重要的開銷。對此董秉誠主動向家扶基金會求援,而家扶基金會也立即開啟了「菁英培植計畫」,除了增加固定的生活費用外,出國比賽的費用、訓練相關的支出,也都有了著落;而董秉誠近期的目標,就是要挺進2026日本亞運以及2028的美國奧運。
北市大陸上運動系助理教授 陳瑞蓮:「選手就是精益求精,那我們當然在國內的話,我們秉誠是占優勢的、確實是占優勢的,但是我們也必須把這個視野放眼到國際賽去,以2026年的亞運會、2028年的奧運會為主要目標。」
舉重選手 Buu(董秉誠):「希望可以到那個國訓中心裡面、在國訓中心訓練,因為中心就是吃然後訓練,然後也可以在裡面上課至少還有薪水這樣,這樣生活比較沒有那麼大的壓力,然後再來就是因為2028是自己最後一次奧運、舉重,我是希望搞不好有那個機會,可以往那個地方前往(進)。」
樂觀看待自身的處境但不停止努力,並主動解決問題,是董秉誠的最佳寫照,除了要舉出自己最佳成績,董秉誠其實還有一個小心願,就是要在舉重服上放上家扶中心的LOGO,以此來感謝家扶長年來的照顧,也提醒自己飲水思源、成為可以給予的人。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