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台灣原民代表團赴俄 將登國際音樂節舞臺

大綱

因為紀念故總統蔣經國留俄百年,而牽起了一段音樂交流的機緣,第19屆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國際音樂節,今年特別規劃「台灣之夜-原住民音樂文化季」,讓台灣的聲音首次登上莫斯科國際舞臺;受邀登場的是台東馬蘭部落的杵音文化藝術團,以及泰雅族文化工作者亞威依.哈勇,他們以歌聲和舞蹈,展現台灣原住民族獨特的文化能量。

隨著節拍響起,杵音文化藝術團唱出嘹亮歌聲,身著傳統服飾,踏著舞步,展現馬蘭部落多聲部吟唱的傳統之美。為了首次登上莫斯科國際舞臺,團隊反覆排練,力求呈現阿美族最深層的文化精神。

杵音文化藝術團藝術總監兼團長 Panay(高淑娟):「我們有把部落的一個敬天祈福的儀式,做一兩分鐘的祈福,讓他們覺得這個是屬於我們馬蘭部落的一個特質。」

促成這次演出契機的關鍵人物,是長期投入原住民族文化的楊孟哲,他表示,今年1月受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邀請,起初只是借場地表演,但校方得知蔣經國先生百年前曾留學俄國,特別規劃「台灣之夜-原住民音樂文化季」,讓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首次走進國際音樂殿堂。

台灣之夜總策劃 楊孟哲:「原住民族的音樂文化如何走出去,一開始是跟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借場地,講到最後,他們認為原來當時的第一夫人是俄國人,所以他們欣然決定邀請我們參加第19屆國際音樂節,也是台俄關係史上,第一次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台灣之夜團長 潘慧敏:「我們過去我們知道台灣很有名的作曲家-李泰祥先生,他也是嘗試著把這樣的一個原住民族的音樂,比如說他的一個對位、和聲,這樣地把他放在他的音樂創作裡頭,所以我想這次的去在俄羅斯的表演,應該會引起很大的一個激撞。」

台灣之夜總策劃及團長都表示,這場演出是一場跨越國界的對話,不僅提升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國際能見度,也希望不同民族能在音樂交流中找到共鳴與理解。

旅俄鋼琴演奏家 拉法葉(曾紹洋)︰「但是其實說真的,他們的歌曲、文化,也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我們找到相似的地方,我們就可以想那以後要怎麼發展,畢竟俄羅斯他們也有原住民文化,然後是保留得非常好,所以我們台灣的原住民也可以向他們學習。」

「台灣之夜-原住民音樂文化季」首次踏上俄羅斯,不僅將台灣族群的文化能量帶到東歐音樂重鎮,也期望透過此次交流,與世界原住民族,建立起更緊密的文化連結。

責任編輯:Nxy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