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藍色經濟擴大推動 傳統用海智慧不容忽視

大綱

對於藍色經濟的崛起,在有限的海洋資源中,原住民族的用海智慧不容忽視。居住在都會區的快樂山部落族人,幾乎一半的居民,依舊保持到海邊採集的習慣,如何看待這片海洋即將來劃設庇護及保育的範圍,他們又如何用傳統文化慣習,來維持這片海洋的物種平衡?

族人負重上岸,下潛約一小時,揹著從海底石縫中,採集約50公斤的石花,將以一斤45元的價錢,進行販售。下海採集石花的三人,平均70多歲,討海生活將近30幾年,每年2月底到4月,盛產石花,更是長年仰賴的經濟命脈,面對海洋,環境汙染在族人眼中,更為棘手。

民眾 黃忠誠:「從污染關係先著手,才是真正在做事,沒有汙染那絕對是海草、螃蟹重生。」

民眾 黃榮治:「保育(護區)類的地方,潛水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這個地方,本來是不能下海,因為這邊有一個中油,它有給我們趕走;現在為了生活,本來這(邊)圍起來的不讓我們進去,既然(這樣)我們還是想辦法,從那邊進來結果這邊(圍欄)生鏽,就這樣開放了。」

過去為了生計,只能冒險前行,而目前正在進行審議的「海洋保育法草案」,未來若是進場,又將會來帶來什麼樣的轉變?

記者 Kimliyan(陸萱):「部落族人檢查氣瓶準備要來下海,而現在天氣正好,也就是新北市瑞芳快樂山部落族人準備下海,來採集的時候,而基於海洋保育,要來劃設的保育區域,族人認為應該要和部落族人充分溝通。」

快樂山部落協會理事長 徐錦熙:「如果說真的要劃分的話,先過來我們部落這邊,跟我們這邊的族人來去溝通,看怎麼樣去採集;當然我們不希望是說,把整個海都去劃分去保育,讓我們都沒有地方可以採集,這樣的話對我們的生活,真的影響滿大的。」

要劃設保育範圍,快樂山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表示,幾乎有一半的居民以海為生,期盼能夠獲得更多理解海保法的機會,而保育海洋的精神,早就深根在用海的傳統智慧中。

民眾 黃榮治:「一年當中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有、什麼東西有,我們才會下(海),但是我們原住民沒有說固定一個,說這裡是原住民你們要下(海),這個是你們的範圍,或者原住民的一區。」

快樂山部落協會理事長 徐錦熙:「其實我們阿美族去採集的話,只是說我們夠用,我們夠吃就好了,不會去貪要把它,大量去採、去拔,整個生態去破壞掉,然後去換取這些金錢。」

藍色經濟崛起,海洋資源更顯得珍貴,海洋保育法立意良善,但更不能輕忽,原住民族與海洋共生的永續精神。

責任編輯:温學聖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