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瓦礫堆,一旁雜草有的比人還高。這是位在新竹市建新路上的一處空地,過去被稱作寡婦樓。日治時期是新竹第六燃料廠,後來國民政府撤退,部分身亡或失聯軍官的眷屬遷入。並以簡陋建材搭建,形成屋中屋的歷史奇景。不過就在之後國防部進行眷村改造計畫時,卻發生一起爭議。
寡婦樓原住戶 王建國:「原來就有的國防部說(地址)78號沒有,後來又說78號是違建戶,108年又說它是原眷戶。」
王建國大哥是寡婦樓的原住戶,而他用三角錐標出一塊空地,就是爭議中消失的78號。雖然在拆遷過程被國防部認定是違建戶,但當時也有相關補償,甚至也有權利選擇購買國防部新建的社區。但他的鄰居,是戶外省退伍軍人與泰雅族人的後代,卻在一開始土地丈量等程序中硬生生被忽略,事後當事人回頭問起,他們才發現這些權益都沒了。
寡婦樓原住戶 王建國:「新竹市稅務局,(當事人)房子交稅、(當事人)查這邊的,國防部一開始就是把它漏掉了。」
拿出戶籍和稅籍資料,即便當事人在之後搬到尖石,但這些資料也足以證實就是有這一戶。而王建國與當事人也曾多次向國防部反映。但在民國104年國防部回函,當事人一戶為違建戶,後續拿了一筆補償金,以為就此落幕。但經108年再向國防部詢問後,消失的78號又成了羅生門。
寡婦樓原住戶 王建國:「到了108年他又說它是原眷戶建新路78號,所以這個國防部的作業有嚴重的瑕疵
這個違建戶跟原眷戶身分差別差很大,差五百多萬(元)的權益。」
從違建戶變原眷戶補償權益差很大,究竟怎麼回事?雙方陷入膠著,王建國期盼立委能給予當事人協助釐清。不過這個區的眷村改建,就有住戶指出爭議重重,像是寡婦樓原本要優化土地卻閒置至今。
第一屆華夏金城管理委員會主委 周維新:「我們(新竹市府)花了八、九十萬,在民國八十二年的時候,委託台灣省都市研究協會來做這件事情,我現在到市政府調這個公文(報告)、調不到。」
眷村改造充滿爭議,至於被消失的78號,國防部最新回應仍強調,該住戶為「違建戶」並不符《眷改條例》,原眷戶身分也已完成補償撥補。雙方資訊存在落差,對於當事族人而言,與國防部交手已走漫漫長路,權益爭取早已消磨。但鄰居王建國則認為,族人的權益,不應消失在這場眷村土地發展的洪流中。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