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位在花蓮市美崙林園公園旁的中繼屋共有30戶,規劃單房與雙房兩種房型,生活機能便利、環境整潔舒適;紅十字會投入2,800萬元興建經費、並貼心提供家具與家電,讓居民「拎包即可入住」,此外,在光復水災期間,紅十字會也加碼捐贈600臺冰箱,協助災民盡快恢復生活。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長 潘維大:「那這次的(光復災後復建)資源比較多,但大部分都是在中央,所有資源大家都集中在中央、地方比較少,那我們的資源也並不是那麼多;因此呢在跟徐縣長這邊商量之後,我們就決定捐贈600臺的電冰箱給這個花蓮光復鄉的受災的居民。」
受災居民也表示,能入住這樣乾淨又便利的中繼屋,內部完整的家具、家電與完善的無障礙設施,讓未來兩年能夠安心地居住,這份來自大眾的愛心。
403強震受災戶 黃先生:「這邊比較空氣比較好;她70、我71歲了,我們我們還可以活多久?對不對?那這空氣,前面那邊也有那個福利中心,那這邊有朋友住這邊啊!」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這些中繼屋不僅是災後的臨時住所、更是希望的起點。
花蓮縣長 徐榛蔚:「老天爺給花蓮的考驗很多,考驗很多讓花蓮更加地團結、讓大家互相地更加地珍惜,也珍惜來自於全國各地還有世界的關愛,讓花蓮在災難中越加地茁壯、也在災難中讓大家看到花蓮的韌性;我要謝謝這個紅十字會給花蓮縣政府相當大的空間,無論是設計規劃或者是我們在做整個無論是建築的方向後來再做改變的時候,紅十字會永遠是尊重花蓮縣政府、也尊重我們的災民。」
縣府建設處指出,15日將進行選屋作業,12月底前受災戶即可陸續入住;未來慈濟基金會援建的「大愛屋」也將於同日啟用。
花蓮縣政府建設處長 鄧子榆:「家電跟裝潢內裝潢我們都已經布設完成,那在下個禮拜、也就是這個15號的下午,我們就會用這個他當初他們當時登記還有一些他們有特殊身分,譬如說有一些這個行動不便的那這樣的一個序號序位,那依序來選擇他們所要住的這個房子。」
從瓦礫到新居,花蓮中繼屋的燈火亮起象徵災後新生活的開始,也照亮花蓮重建路上的每一道希望。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