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餡料仔細秤重再逐一包進麵團,最後送進烤箱、等待出爐。隨著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台東縣牧心智能發展中心庇護工廠的學員,馬不停蹄地趕工製作要義賣的月餅,今年目標要賣1000盒,但自8月開放認購以來,達成率僅有3成,訂單較往年明顯下滑,眼看距離9月19日的募集期限就快到了,現在狀況對中心的營運形成壓力。
台東縣牧心智能發展中心主任 許惠雅:「因為今年風災的影響,跟詐騙的一些猖獗的影響,所以整體大家對捐贈這件事情就比較冷淡一點點。」
中心主任許惠雅指出,可能是受到颱風影響,加上公益詐騙猖獗,讓民眾愛心卻步,但她強調,月餅禮盒是由民眾認購後,再轉贈給偏鄉弱勢團體,義賣成果不僅是愛心的傳遞,也直接影響庇護學員的工作時數與收入,而每份禮盒的認購及轉贈過程,中心也都會拍照並上傳官網和臉書,讓民眾愛心行動更透明。
台東縣牧心智能發展中心庇護工廠學員 拿耀:「每年都中秋月餅都會做,很開心啊,就幫助需要的人。」
台東縣牧心智能發展中心主任 許惠雅:「最難過的應該是信心跟成就感,因為他們(庇護學員)很期待自己做出來的產品,例如說月餅是可以銷售給大家,然後賣出去。」
據統計,牧心智能發展中心服務對象有3成以上是原住民,庇護學員更超過半數是族人,中心呼籲各界能給予支持,以行動響應公益,讓愛心月餅溫暖更多偏鄉家庭,也鼓勵身障朋友穩定就業。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