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傳統竹屋曾是族人生活與智慧的象徵,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消失,如今透過工藝家瓦利斯‧哈勇的巧手,再次被重現;不僅打造等比例模型,未來還要將傳統竹屋成為桃園復興區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
工藝師 瓦利斯‧哈勇:「如果談到家的時候,就會談到家的環境、內部裡面還包含著生活,包含著在裡面修復東西,包含著在家裡面所有的人情世故,還有一些婚姻,都是在這個家裡面逐一的完成,所以家裡面的故事,可以非常的多。」
從年輕時向耆老學習傳統工藝,到如今能帶著學生共同實作,雖然偶爾會被學生的新技術上了一課;但瓦利斯‧哈勇強調,文化傳承也是需要在教與學之間相互成長。
工藝師 瓦利斯‧哈勇:「其實新跟舊之間、舊跟我們之間,其實它都有一個非常好的一個交集,最後我們只是要讓這些東西呈現。」
而瓦利斯‧哈勇也受邀參與地方創生計畫,未來將在桃園復興區角板山周圍,協助打造傳統泰雅小聚落,並規劃竹屋、糧倉、望樓以及烤火房等具泰雅風格的建築,讓傳統文化成為社區發展的新亮點。
桃園復興區文化觀光暨青年事務所所長 Hayung Watan(林翰嶸):「或者是傳統技藝的場域,我們大概會預計在明年的年底做一個完成,所以我們希望在這一個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泰雅的小聚落裡面,能夠在明年底都有一個雛形。」
瓦利斯‧哈勇表示,文化傳承的價值在於延續長輩的故事,交由下一代去發揮,因為原住民有許多故事,遠比西方童話故事的內容還精采,總有一天會登上世界的舞臺。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