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基隆文化廣場擬設天幕 族人盼「一區一聚會所」

大綱

基隆市文化廣場天幕計畫預計10月呈報原民會,各社區民眾也反映沒有文化廣場以及聚會所,只能在高架橋下、或閒置籃球場舉辦祭典,因此喊了多年的「一區一聚會所」願景進程也備受關注;基隆市政府指出山多平原少的地形條件,要找尋合適的文化場域相當困難,但會努力克服,讓文化的延續在基隆深深扎根。

基隆原住民聯合豐年祭上周完美落幕,增設天幕的消息也讓族人相當期待,但同樣的期待,在連聚會所都沒有的社區,就顯得相當奢求;有社區幹部指出,過往舉辦祭典不是在高架橋下、就是在閒置球場,相當克難。

百福社區協進會副主席 羅堉榕:「在我國中那個時段的時候,百福辦豐年祭不是現在的橋下,而是有跟學校借場地像是百福國中,在之前沒有橋下的時候,搭帳篷就只有休息區,那表演一定是露天的。」

長興社區主席 Diway(汪章承):「因為我們長興社區也是像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廣場一樣,也是都沒有天幕遮陽,也是希望市府還是能夠推動,我們社區有一個文化廣場,有很好的場地然後有天幕,甚至說有像文化會館那種的建設。」

113年底基隆原民人口突破1萬人,社福、文化需求提升,但一區一聚會所的願景,喊了多年進度牛步,加上許多地區建物開發,許多社區聚會空間受到排擠。

長安社區副主席 李鴻祥:「這個(聚會所)問題,已經在每個社區都會希望蓋聚會所,社區一些建築的發展,導致我們社區有一些活動上的侷限。」

百福社區協進會主席 Nakaw(張惠玫):「跳豐年祭的時候,你這樣下雨很辛苦,然後如果又太陽、又好熱喔,因為我希望是每一個地區都要有這樣的聚會場域,可以讓每個地區,有地方可以凝聚在一起,而不要說我今天在哪個地方,豐年祭的時候還要找一個落角。」

對此基隆市政府指出,目前已有中正文化會館、七堵(百福)、安樂、奇浩以及阿拉寶灣部落,建有文化聚會場域,而暖暖、安瀾地區,則是鎖定幾處公有土地。

基隆市政府民政處原住民族行政科長 吳國華:「七堵地區的族人在辦活動,原則上會用百福橋下的空間,那我們今年五月分的時候,已經完成安樂地區橋下空間的原民廣場。」

基隆市議員 陳明建:「跟我們對面的和平島地區的阿拉寶灣,也已經有他們自己的聚會所,而我們暖暖地區、明建也已經找到更適合的一個地方,甚至於在我們中正區的立德路的安瀾地區,他們也尋到一塊地,明建會跟我們的林務局的這些管理單位,會逐一地聯絡(溝通)。」

然而要在都會地區找到適當的公有空間、無償撥用相當困難,尤其基隆山多平原少,對於場域的選址有很大的挑戰。

基隆市政府民政處原住民族行政科長 吳國華:「而且我們基隆百分之95是丘陵地,所以每一次要設置一個場地的話,都要經過水保單位,這個不是非常地容易,但是我們會努力來克服。」

在都會人口與日俱增,文化場域的需求同步提升,中央與地方關注基隆原民文化場域的建設,期盼結合文化與港都風情打造觀光廊道,未來一區一聚會所的拼圖是否完整,仍續更藉積極關注。

責任編輯:黃金倪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