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處地震與颱風頻繁區域,提升全民的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是維護社會安全的重要根基,對此,內政部、交通部與原民會2日共同舉辦「國家防災日活動啟動記者會」,模擬地震當下逃生演練以及震後的應變作為;內政部長劉世芳強調,透過跨部會合作及多層級演練,能全面驗證政府災害應變機制與民眾自助互助的能力。
內政部長 劉世芳:「今年的防災日呢,除了以巨震求生強韌整備為主題之外,我們要模擬芮氏規模8.5的強震跟海嘯來襲的情境,透過一個跨部會的全國性的大規模演練,來檢視我們在預警應變救援跟復原的能力。」
原民會主委曾智勇指出,近來極端氣候造成複合型災害風險升高,原住民族部落又多位在山區交通不便,一旦發生災害,容易因邊坡崩塌、道路中斷形成孤島;而為了提升地方政府災害風險判斷與應變能力、縮短災情資訊落差以及推動部落自主防災,原民會今年5月辦理「原住民族地區首長及主管防災研習訓練」,並建置「原住民族地區災害通報聯繫社群」及「原住民族部落決策支援輔助平台」,亦透過「宜居部落建設計畫」提升部落災害防救韌性。
原民會主委 Ljaucu Zingrur(曾智勇):「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演練,我們不希望災害的時候原住民鄉變成我們政府的負擔,我們希望我們能夠自主地的部落還有我們自己的教會、還有自己的社區,自己有一個力量跟公部門來合作。」
曾智勇最後呼籲,透過每年9月21日的「國家防災日」提醒族人要將防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熟悉避難路線,也要積極參與部落演練與社區宣導活動,讓防災意識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原民會未來也將持續透過演練與跨部會合作,精進原鄉部落的防災能量,讓災害的經驗轉化為守護生命與家園的力量。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