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口簧琴聲,為wakil弓織展售會揭開序幕;由新竹縣原住民族工藝發展與教育推動協會主辦、織山工作室協辦,藉由展覽與民眾分享年輕藝師們親手織作的成果與創意,有不少族人也特地從部落前來參與。
鎮西堡部落長老 Along Yupas:「因為我們需要生活上許多經濟的支持,所以我是想說我們部落現在越來越少在做這種純手工或是編織,傳承這個部分就變少了、所以耆老的凋零非常快;我覺得我們這一群年輕人他們因為不會計較說他的經濟、或是他能夠賣出多少錢回到身上多少,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部落、甚至我們的政策、甚至可能是各協會可能要去考量的部分。」
新竹縣尖石鄉嘉興國小校長 Makus Suyan(徐榮春):「所以我們也希望比方說這樣的編織過程也好或是成果,他有可能可以做成桌上的布、他可能可以變成沙發上的抱枕,而這樣的日常需要更多人的投入、需要更多人的投入,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教育開始。」
近年來,新竹縣尖石鄉5所小學共同成立Tnunanz課程發展策略聯盟,以資源共享的方式,推動民族教育課程;而這群青年工藝師平日也是部落的老師,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深入部落田調採集,實踐「tminun自己的生活」精神,因為在泰雅族的生活裡,編織就是一種行動,族人也期盼有更多青年加入,交織族群的未來。
新竹縣原住民族工藝發展與教育推動協會理事長 Siwa Yumin:「其實一開始很希望在尖石這個區域或是五峰這個區域,泰雅族有正式的傳統服裝、然後有場合穿傳統服飾這樣子,就不會在八月一號的時候或是說其他場合,我們可能只有背心或是只有一件披肩,所以我們就是從這個方向去努力,希望更多人一起來做自己的衣服。」
新竹縣原民處長 雲天寶:「原民的產業要達成某種程度是不容易的,一定要經年累月、累積經驗跟學習才會有成功的一天;以目前來看,未來的發展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我們希望中央要繼續的支持這些原住民的產業在地方的深耕跟發展。」
這一群年輕工藝師們,從部落扎根出發,在都會區的Wah!幾散園區,藉由展售會對外分享與交流,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更多人認識泰雅族編織生活,一同投入工藝的行列。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