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日18日下午,花蓮突然降下大雨,引發蘇花公路和仁至崇德路段、發生土石流災情,像是在台9線164.5公里處,距離板下安檢所不到500公尺、以及162.9公里處的匯德隧道南邊入口,出現大面積的土石崩落情形,不僅導致公路交通受阻,隔壁的鐵路同樣也遭到土石泥流淹沒,導致東西正線也無法通行,造成多數班次受到影響。
而台鐵也出動了上百名維修人員、怪手機具全力搶修,一直到21日禮拜三,東正線搶修完成,並恢復「單線、雙向」正常行車。至於西正線什麼時候恢復通行,就在昨日 (23)晚上10點左右完成搶修,今日(25)早上則是恢復雙線正常通行。
面對花東交通的風險與挑戰。立委鄭天財也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要求交通部儘速核定「臺鐵宜花東地區、鐵路設施安全改善計畫」,鄭天財就說:這個計畫從去年就已經提出,至今修正了兩次,卻仍在交通部沒有定案,進度一再延宕,對此,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交通部在5月初也已審查通過,目前還在修正當中,同時也承諾,將會加速推動計畫,送入立院審查。
對於花東交通相當有感的,還有立委傅崐萁,他說:過去「蘇花改」經過行政院核定可行性研究,立即於11個月後就動工,但「蘇花安」已經核定了五年半,還停留在紙上作業。對此,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兩個計畫的工程複雜度不盡相同,不能同日而語,針對立委提出的台9線的道路改善計畫,將會在1個月內提出。
另外,就在上周,行政院通過「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消息一出是讓平埔族群族人相當不滿,因此,這個禮拜三前往立法院陳抗,並指出111年憲判字第17號明確指出,平埔族群屬於台灣南島語族,應當與現行的原住民族群一樣,行使原住民族基本法,並且希望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為優先考量,來保障語言文化、土地教育、政治參與、以及民族自治等權利。
進一步來看,行政院版本是依循 111 年憲判 17 號,偏向擴張「原住民」一詞在法律上的範圍。而立委鄭天財的版本,則強調平埔族群獨立於現有原住民族之外,並將「原住民族」限定在現今法定意義的平地、山地原住民族,而非廣義的「原本居住在台灣的-南島語系各族群」。
而在行政方面,行政院依現行既有的機關辦理,也就是說地方上的主責單位為縣市政府,而中央的主管機關則為原民會;而鄭天財版本則是另設「平埔族群委員會」。
然而距離憲法法庭、給予平埔族群身分認定的修法或立法期限,今年10月就要到期,立法院22日也在內政委員會進行討論,原民會預估會有五、六十萬人,會在身分認定的法案通過後登記族別,更預測今年底就會增加10萬原民人口。對此,就有立委質疑,面對人口增長、連帶業務量也會增加,原民會整體量能是否充足?原民會副主委則表示,過去就有平埔族群諮詢推動小組,對於明年度的預算也有望增加。那以上是本周的重點新聞整理,繼續再把時間交還主播。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