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噸重的部落地標意象,多位族人合力扛起放到搬運車上,再拉到立地標的地點立起。貓公部落原有的地標意象已經有20年之久,經過風吹雨淋及日曬,內部已經腐爛,又經過0403的搖震及去年10月康芮颱風的蹂躪,使得地標傾斜,為了顧及族人的安全及優化部落環境,特別打造新的地標意象。
豐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長 Canglah(吳建安):「擔心傷及部落的族人,所以我們重新建立更美觀,讓來部落的人看見,看到我們貓公的地標意象,所以我們特別重新建立。」
地標老舊腐壞且有安全顧慮,部落特別向原民會申請「0403震災花蓮部落旅遊遊程深化計畫」經費,並特別向林業署花蓮分署申請巨木。
豐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Kacaw(汪福盛):「材料運回部落後,剛開始我們憂心有誰來雕刻,後來有人說我們自己來,我們應該會雕,有什麼不會的,我們就開始雕,後來部落的青年也來了,看到我們在雕,大家就互相幫忙,雕完了就一起來立。」
貓公部落居民 Diway:「有幸可以參與部落的建設,我們最主要就是讓世界看到我們的貓公兩個字,我們希望說,你們有空都來,到我們部落來,參與我們的活動,以及認識我們部落的文化。」
貓公部落位在花蓮豐濱,地處阿美族聖山Cilangasan(奇拉雅山)山腳下,倚著海岸山脈,擁有豐富的手感技藝與傳統年齡階層青年制度文化。貓公的地名來自阿美族對「文殊蘭」的發音Fakong,相傳祖先來到此地時,遍地是生命力強韌的文殊蘭。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