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嬰幼兒受虐事件頻傳,台灣近5年兒虐比例上升,根據衛福部統計,從2020年的2.26‰,到了2024年上升到2.65‰,增加1.2倍,換句話說平均每年約有2千多名嬰幼兒受虐。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 張秀鴛:「其中最多的,就是要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生活規範,但是往往在這過程裡頭,會有一些狀況不是如我們想像;另外有15%是教養知能不足,不知道把孩子獨留家裡會有意外。」
衛福部指出,這些案件93%發生在家庭內,其中有8成多的施虐者是父母,另外有7%的案件是發生在家外幼托照顧場域。對此,台灣適性發展促進會就表示,新手家長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嬰幼兒,規律的生活作息。
台灣適性發展促進會副祕書長 楊珮璉:「所以滿足他的吃跟睡的需求就好,那這時候家長就會說,我都有餵他,我都有讓他睡覺,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製造一個飢餓循環,一個睡眠循環的時候,是能夠幫助寶寶更有安全感。」
另外,小兒科醫師也提醒,孩子的哭鬧是正常現象,除了肚子餓、尿布濕之外,如果孩子不哭鬧,就得要注意疾病纏上身。
小兒科醫師 陳木榮:「如果孩子真的哭鬧、哄不停,你至少幫我解開尿布,看看有沒有血便,幫我注意幾件事情,因為我擔心他一個叫腸套疊;第二個看看他腹股溝的地方,有沒有腫脹,我擔心他有沒有疝氣。」
楊珮璉也建議家長,避免過度使用手機、滑社群平臺的影音,降低看完影音的焦慮感。而醫師也建議家長,透過溝通、堅持、耐心與時間,克服帶養嬰幼兒的困難。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