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太魯閣族成立協會推自治 組織化描繪藍圖

大綱

1980年代台灣面臨民主化過程,而原權運動也在這一波浪潮下掀起波瀾,千禧年過後,原住民族基本法也誕生,然而過了20年,原住民族自治仍原地踏步。而花蓮的太魯閣族人,在2024年成立台灣太魯閣族自治協會,透過組織化的模式,描繪出部落自治的藍圖,而學者也認為雖然立法牛步,但在現有法律框架仍能逐步實踐自治;而去年台灣太魯閣族自治協會也北上陳情,對此,行政院及原民會也將成立跨部會的太魯閣族自治平臺,預計2月底召開會議。

1980年代民主浪潮席捲台灣,原權運動也掀起波瀾,像是山胞改為原住民也是原民自決的一大里程,而原基法通過20年,原住民族自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不過,歷經3任總統,原民權益也逐漸明朗,像是2002年,陳水扁總統與原住民族簽訂新夥伴關係;而馬英九總統也曾主張,試辦原住民族自治區分階自治;一直到2016年蔡英文總統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然而,台灣太魯閣族自治協會理事長就表示,歷時多次政黨輪替,原民自治看似前進,但似乎也淪為口號、毫無進展。

台灣太魯閣族自治協會理事長 Teyra Yudaw(帖喇.尤道):「自治是非常核心的部分,最重要因為這個是涉及到原住民的文化的平等跟民族的尊嚴,而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從第一屆的原轉會到最後一次的原轉會,不同的族群都在提希望自治。」

台師大地理系教授 Tibusungu ‘e Vayayana(汪明輝):「我們應該就直接以原基法作為一個推動自治的一個基礎,它賦予了我們(自治)正當性,它承認我們原住民族的基本的主權,不管是自治法、土海法或者是什麼,真正切實際的是從我們內部不斷地討論。」

根據原基法第4到第6條明定,政府應保障原住民族平等地位、並寬列預算發展自治;且在第34條規定,主管機關應於本法施行後三年內修正、制定相關法令;但是相關子法仍舊卡關,是否能另尋他法尋求自治?學者也表示或許可走分項自治。

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鄭川如:「我們已經可以這麼做了,但是行政機關就是卡關,的確我們可以從很多的小事情開始著手,譬如說我們就狩獵自治或者是自然資源管理。」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 Yapasuyongu Akuyana(陳旻園):「他有可能說我是不是就宣示這個是我們族群的傳統領域,如果是一個林班地的範圍,那是不是可以透過跟國家之間簽訂契約、行政契約的方式,像是自然資源的自主管理。」

契約的簽訂能夠協助辨別,國家與族群之間的權利義務,然而立法牛步、原民自治似乎遙遙無期,因此台灣太魯閣族自治協會在2024年初正式成立,由部落族人共同商議,如何在現有法律框架下逐步實踐自治。

台灣太魯閣族自治協會理事長 Teyra Yudaw(帖喇.尤道):「所以我們將來在推自治的時候就是這個協會去推,可能就會變成現在原民會現在在規劃成一個部落公法人的一個名稱在那邊;現階段我們希望是從太魯閣國家公園跟萬榮鄉的林田山文化園區,我們先從這兩個區塊當示範的自治。」

Teyra Yudaw也說,今年5月也將跟花蓮縣政府及林保署簽訂狩獵自主的行政契約;然而,距離理想自治仍有距離,學者就說社會溝通相當重要,像是2019年原住民族教育法通過,從教育著手、落實全民原教的精神,不僅提升社會對原住民族的文化認知,更要強化部落族人的身分認同。

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鄭川如:「不光光只是說原住民自己有自己的民族課程,而是說要整個台灣的教育體制裡面都要融入。」

台師大地理系教授 tibusungu ‘e vayayana(汪明輝):「我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我們沒有真正意識到我們自治的追求是基於我們的本身的族群、還有語言文化上的面對同化消失滅亡的危機。」

去年11/28,台灣太魯閣族自治協會北上立法院,針對原民自治權進行陳情協調;Teyra Yudaw也說,與會的內政部、原民會、教育部等行政單位,也承諾將成立跨部會的「太魯閣族自治平臺」,並預計在今年2月底召開討論會議,並期望太魯閣族自治辦法明年1月上路。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