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上情人袋,原民會主委熱情歡迎國際原民學者的拜訪,在國家人權博物館辦理的國際原民轉型正義論壇後,其中一項重要交流活動,就是參訪原民會,而國際學者也將談話著重在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的成立。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毛利及太平洋研究教授 Linda Waimarie Nikora:「有著先人留下來的文物,那麼在博物館中,原民就會是關鍵的方程式之一,因此我們應該深入我們的藝術,像是我們的工藝、我們的編織等。」
澳洲原民和雷斯海峽島民高教盟主席 Sadie Heckenberg:「在眾多的事情中,我們能做的就是確保年輕世代,有機會在博物館能透過不同的教育方式,與自己的社群連結;當然!也讓年輕世代的族人,認同自己的社群。」
學者們強調,台灣成立國家級原住民族博物館,無非是國際創舉,各國原民社群都在看台灣怎麼做,因此原博館的主體性就相當重要,無論是從文物保存到館員的進用與培訓等所有規劃,都該更審慎處理。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我很高興,他們把他們過去的一些營運博物館的經驗,給我們做很多的參考,避免我們在籌設跟未來營運的時候,重複他們以前發生的錯誤;這個博物館也(會)是活的博物館,我們16個族群都還在這個世上,甚至我們的平埔族群都也還在,所以應該它也是一個動態的博物館、活的博物館。」
例如族語歌曲的創作,還有各族群的雕刻、服裝,在不同時代的演進,就都是一種活的展現。展望全球原住民族的福祉與權益,從國際間不斷地探討與交流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經驗與作為,學者們也期盼以台灣原博館為基石,將追求真相與事實的精神,傳遞出去。
責任編輯:温學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