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雲端科展種子教師培訓」暨「發現天生科學家:吉娃斯愛科學」教師研習科學營,1月31號在嘉義大學熱鬧開幕。國教署聯合8縣市原資中心共同參與,透過對話與實作提升教師教學專業。
宜蘭碧候國小教師 Yukan Hayung:「希望透過講師分享,還有其他八縣市有參加過科展的講師們的一些介紹,可以有一些對原住民教育更多的想法,希望能夠實踐在教學課堂當中。」
宜蘭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主任 Yukan Yurow:「透過文化跟科學的交流,讓每一位老師按照今天課程的課程模組設計,讓他們可以在這幾天當中,掌握到未來在教原住民科學的時候,能夠怎麼樣去很好的運用。」
科學營也邀請多位資深講師,像是鄒族學者汪明輝就提出介紹各族群的傳統用具,像是背簍、陷阱等,不能只從工藝角度,應該包含使用原理以及文化地理等,建構原住民族全人教育。
講師 汪明輝:「我們按照教育體系升學,那其實就是不斷強化、去學習漢人知識或主流社會知識,那這個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就是被同化了,為什麼呢?我們沒有機會學習自己的傳統語言文化,所以到最後結果我們可能更像漢人的孩子。」
台中教育大學教授 葉川榮:「原住民族長期以來都有科學的智慧,可是科學可能會是非常生硬的知識,我們希望透過這三天的課程深化,產出更具學生貼近學生,並且能夠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知識的課程。」
教師研習科學營,除了探討科學研究如何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結合,也帶給教師們更多教案啟發,激發學生對原住民族文化及科學教育的熱情。
整理:施容亘/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