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長期背痛、骨頭痛 醫示警:恐為「多發性骨髓瘤」

大綱

屏東醫院今年連續診斷出多位多發性骨髓瘤病患,症狀都是有下背痛或骨頭痛的情況,若是沒有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兩年內恐怕會因感染而死亡,屏東醫院血液腫瘤科特別在院內大廳舉辦講座,分享多發性骨髓瘤的衛教資訊,提醒民眾特別留意。

日前一名80多歲長者因下背痛至屏東醫院求診,經過檢查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年長者由於身體機能退化,當身體出現疼痛,有時以為貼貼藥膏就沒事了,但若是下背痛或骨頭痛的症狀,短期內沒有緩解,可能就要小心是不是骨髓出了問題。

屏東醫院血液科醫師柯亞倫表示:「最常見的是下背痛這是最常見的,所以老人下背痛,這個就是我們會放在心裡面的診斷。」

屏東醫院舉行多發性骨髓瘤衛教講座,說明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在60到70歲的年長者,骨頭疼痛或下背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但有病人因為骨頭痛、下背痛看骨科復健科,腎臟衰竭看腎臟科,一直反覆發燒看感染科,或是貧血求診家醫科等,由於多發性骨髓瘤症狀並沒有專一特別性,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柯亞倫說明:「因為背痛是他最常見的,常常就會因為他們以為是骨頭肌肉痛,他們就貼痠痛藥布,就這樣子就沒有回來了。如果這個一直忽略掉的,其實這個病算很好控制,但是如果你沒有及時治療的話,以現在的文獻來說的話,大概在兩三年以內的話,會因為感染然後過世。」

「骨髓瘤」是指腫瘤生長在骨髓中,而「多發性」則表示在骨髓的病灶通常不止一處,柯亞倫指出,多發性骨髓瘤及早診斷就能有效控制,而目前確診標準還是以骨髓檢查為主。

柯亞倫補充:「如果以學術上面來講的話,應該就是說是個標靶治療,免疫調節藥物跟類固醇,如果用病患的角度來講,就是一個打針兩個吃藥,每周來我們的門診打針吃藥,其實那個不到30分鐘,這樣子每周來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柯亞倫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台灣血液惡性疾病好發率第三位,隨著標靶藥物的發明及治療的進步,病人五年存活率達56%。目前屏東醫院有高醫團隊進駐與醫學中心接軌,骨髓檢查不必跨越高屏溪遠赴高雄,在屏東也能得到妥善的診斷與治療,若民眾有骨頭疼痛、下背痛、貧血、腎臟功能變差或反覆發燒等不適症狀,可能是骨髓瘤的警訊,要及早就醫檢查。

責任編輯:芷伃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