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烈掌聲中,迎來教育部26日舉辦的「114年本土教育論壇暨推展貢獻獎頒獎典禮」。今年榮獲個人獎之一,屏東大學教授楊智穎,從民國79年起,便致力推動鄉土教育,更協助屏東建構排灣本位教材,希望透過「地方學」的建構,為大學教育注入在地養分。
屏東大學教育系教授 楊智穎:「那原住民的大學部分,基本上是我們學校,在教育部支持下有一個排灣本位,就是說我要發展一個課程,還是有它的知識論。屏東主要是排灣族,所以我們有一個排灣族的知識發展中心,我也參與他們一個知識論的一個發展,現在目前還是在整個知識論的建構。」
除了個人獎,也有團體獎。今年獲獎的屏北高中,在民國99年成立「小清華原民班」,結合族語教師與部落耆老的力量,不只推動本土教育,也幫助學生在文化傳承中胸懷國際視野。
教育部政務次長 張廖萬堅:「那麼也充分展現了團隊合作的強大力量,那麼其中國立屏北高中,為原住民族的孩子,建造了傳承文化與智慧的學習園地。」
屏北高中校長 林照庭:「我們始終以這個推動培育,認同原住民族文化,具備原住民傳統智慧,以及均衡發展的學生為我們的目標,15年來我們持續地耕耘。」
教育部表示,本土教育推動至今已經超過30年,期望從理解在地文化、到關懷本土自然環境,進一步促使國人認同本土價值,進而「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