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風災、豪雨過後,台灣首要面對的是「災後重建」,立法院20日針對經濟部進行相關質詢時,國民黨立委鄭天財指出民宅淹水以及海邊光電板廢棄物,都需要經濟部協助處理,而經濟部也回應已逐步推動相關政策。
經濟部長 郭智輝:「行政院於最短時間內推動災後復原重建條例,並編列600億元預算,其中經濟部編列了187.4億元,聚焦於強化電網與水利設施韌性。」
不過鄭天財也進一步提到,經濟部長提到的600億元經費,其中將著重於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一旦湖水溢流或崩坍,將嚴重影響下游的部落,因此必須進行多重監測。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鄭天財):「評估要如何把這個堰塞湖,這個整個能夠消除掉,這個是一個比較大的一個工程,尤其是主要專業技術的一個去進行,所以這個都是需要經費。」
談到遷居遷村議題,國民黨立委盧縣一表示,屏東多個聚落也面臨搬遷問題,建議可比照國外模式,妥善照顧原住民族地區。
國民黨立法委員 Sasuyu Ruljuwan(盧縣一):「居家安全或者是說社區安全,在那個模式是比照加拿大對原住民族地區的照顧,他針對這個區塊有特別撥提經費,希望盤點我們各個全國原住民族地區需要遷村的地方。」
立委呼籲,政府應加速整合資源,確保受災地區的重建與遷村工作能順利推進,讓原住民族社區在面對天災時,能有更完善的防護與安全保障。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