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三地門鄉達來吊橋,自民國76年興建至今,是舊達來部落對外聯繫的唯一道路。隨著橋體老化,安全疑慮升高。儘管族人已遷至新部落,但吊橋是族人往返農耕的重要通道,加上舊部落保存狀況良好,具文化與歷史意義,希望能儘速推動改建。
三地門鄉民代表會代表 林淑英:「是因為我們看見這個吊橋,漸漸地都已經在腐蝕了,就是都在生鏽了,我們擔心每天的路人,每天都有很多的村民在往返。」
對此三地門鄉公所向原民會提報,達來車行吊橋規劃設計案,初估總經費將達1億元。原民會則回應,會盡力編列相關經費支持,但同時也希望後續新建的達來吊橋,不僅能提升交通安全,更要結合當地特色,發揮觀光功能。
三地門鄉長 曾有欽:「舊部落的石板屋也都有一些保存還很完整,所以我們期待我們觀光,也能夠因為這個橋的興建,能夠加速發展對面的觀光,那當然最重要還是交通,便利我們的鄉民來運用。」
原民會公共建設處長 劉維哲:「我們也特別希望未來它能夠按照我們的希望,除了通行功能之外,能夠發揮促進觀光的功能,因此我們特別希望在橋梁設計的時候,能夠融入在地的元素跟文化,包括人車要分流,讓大家能夠願意來使用。」
現有的達來吊橋因為老舊,只有1輛機車能通行,無疑在交通上造成許多不便。原民會強調將持續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協助地方政府,克服工程推動中的困難,攜手完善原鄉地區基礎建設。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