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糯米配料勾勒童年回憶 情人粽佳節飄香

大綱

說到端午節,有人可能會大戰南北粽子哪個比較好吃?不過其實原住民部落也有類似粽子的美食,像是排灣族的qavai、cinavu,還有阿美族的alifongfong(阿里鳳鳳)。今天要帶你看到桃園市的南港里文健站,就在端午連假前製作alifongfong,長者從處理林投葉的尖刺、再到填裝糯米配料,每一步都相當仔細謹慎,同時長者也分享小時候拿林投果互丟的趣味故事。

長者眼神專注,手拿著剪刀、小心翼翼地處理林投葉的尖刺,為的就是要製作阿美族飯包,或稱為情人粽的Alifongfong,勾起了長者年輕時的回憶。

南港里文健站長者 吳送妹:「這個林投樹都會在出海口看到,拿來當作擋風的,當我嫁到台東當媳婦的時候,我就知道了,因為我老公很會採林投,我就會向他詢問採集的智慧,所以我就很會了。」

南港里文健站長者 伍阿白:「從來沒有看過,今天(27)才第一次看這個,我帶孩子到竹圍游泳,我才看到這個(林投樹),可是我不知道這個能吃。」

長者一勺又一勺地將糯米與配料,裝進Alifongfong裡面,不僅裝著滿滿的愛,也裝著幼時的有趣記憶。

以斯帖文化教育協會理事 Halo(曾德一):「小時候為了放牛班,沒有什麼好玩的,就把這個拔起來互相丟,然後劃一個線不能跑,(林投果)打到很痛,一個一個地剝,可是它是甜的。」

南港里文健站長者 吳送妹:「小時候我會找可以玩的東西,所以今天(27)看到林投果,說真的我真的很喜歡吃,我有聽過但從沒做過(阿里鳳鳳),今天(27)在文健站練習做這個,真的對我們阿美族來講很好,沒有忘記阿美族的傳統。」

透過DIY Alifongfong,延緩長者的手眼協調之外,文化的延續也在其中萌芽,尤其當將近90歲高齡的長者,喚起記憶指出林投果的正確唸法。

南港里文健站長者 鄭英妹:「這個叫做林投果(paringad),另外一個叫做林投心(teroc)。」

以斯帖文化教育協會理事長 Koyhong Mayaw(吳雅芳):「比如說果實,我們一般人都講heci,但是阿嬤剛剛有突然說出一個單字,但是下一秒這個長者馬上忘了,所以我們傳承的(使命),更加要快點腳步要跟上。」

迎接端午的到來,除了划龍舟、立蛋之外,南港里文健站製作Alifongfong,是讓長者過了一個特別的節日,同時也在都會延續傳統智慧。

責任編輯:Pawan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