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掌握卓溪黑熊事件爭議 原視報新聞總整理

大綱

從四月分開始,花蓮卓溪中正部落傳出黑熊出沒,不但入侵雞舍、也捕食犬隻,部落族人開始擔心自家安危;而林保署花蓮分署也隨即展開驅熊行動,在21日晚間的時候,巡守隊就在巡守時發現黑熊正在捕食犬隻,而且是離部落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並作勢攻擊,自保下就對黑熊開槍,黑熊也因為傷勢嚴重被人道處理,這起人熊衝突事件,我們請記者Iwan帶大家一起來了解。

今天帶大家來關心,近期出沒在部落家園附近,造成族人人心惶惶的人熊衝突事件。

這起事件是林保署花蓮分署4月11日接獲通報,卓溪中正部落附近的雞舍疑似遭到黑熊入侵,後來經勘查發現的確有黑熊的熊窩及排遺,為了掌握黑熊的動向,花蓮分署隨即在雞舍周圍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不久後,部落族人又陸續通報自家的看門犬遭到不明攻擊,再經由相機畫面查看,發現15日深夜就有拍到黑熊靠近雞舍的身影,17日更是拍攝到黑熊攻擊捕食被鐵鍊拴住的犬隻,這也讓部落族人擔心自家安全,而花蓮分署連夜啟動驅熊行動。

21日晚間,林保署隊員進行巡守時,在距離部落不到百公尺的地方看到這隻黑熊正在捕食犬隻,隊員隨即喝斥,而黑熊轉身作勢要攻擊,威脅到隊員人身安全,隊員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隨即開一槍擊中黑熊,黑熊因重傷離開;最後再發現黑熊時,經獸醫檢傷發現黑熊傷勢過重、無法治癒,為了減少黑熊的痛苦,而進行深度麻醉人道處理,而族人也擔心,畫面出現的是同一隻黑熊還是不同隻黑熊?

花蓮分署表示其實在16日的時候,經由相機影像進行比對後,確認這隻佩掛衛星定位頸圈的黑熊正是玉管處在110年研究追蹤的個體、編號YNP–BB02,只是這隻黑熊在進行野放後,僅追蹤100多天後就失去訊號,推測可能是發報器故障;而為什麼這隻黑熊近期會出沒在部落周圍,也開始讓社會大眾正視黑熊出沒議題。

其實近年台灣黑熊頻繁出現在低海拔地區,與人類生活的區域逐漸重疊,根據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的黑熊情報,今年1月9日,花蓮卓溪有部落族人目擊黑熊現身梅子醃製工坊,品嘗梅醋;1月13日,也是位在花蓮卓溪的養蜂場遭到黑熊入侵,不但蜂箱被破壞,黑熊還偷吃裡面的蜂蜜;以及3月9日,有民眾在花蓮玉里鎮源城社區開車時,目擊到一隻戴著頸圈的黑熊移動,後來發現是去年二度野放的「達古阿里」,目前達古阿里在野灣野生動物醫院收容中;以及台東最南端也發現到黑熊的蹤跡,顯示黑熊族群活動範圍擴大。部落族人推測,可能是因為極端氣候影響,導致去年風災黑熊在山中的食物稀缺,才迫使黑熊下山覓食。

而玉管處其實也進一步回應,大多數人對於黑熊的印象停留在可愛的Q版黑熊公仔,卻忽略了黑熊的野性與學習能力,而21日因自衛開槍射傷黑熊的是在地布農族巡守員,他的舉動觸犯布農族的殺熊禁忌,因為布農族人自古與山林共存、對於黑熊是敬畏的,若有人殺害熊靈,會讓小米無法豐收、稻穗的顏色甚至會跟黑熊的毛色一樣,變成黑色;因此卓溪中正部落族人特地在22日舉行傳統除穢儀式,祭拜祖靈與熊靈,祈求部落的平安與農耕的順利,花蓮分署人員也共同參與,展現對於尊重原住民族文化,與這片土地和自然的和諧共存。

花蓮分署也再次呼籲,民眾在山區活動時要避免單獨行動,可以透過敲打登山杖、講話或是攜帶熊鈴等方式,讓黑熊提前察覺、自行避開;若不幸遇到黑熊,請務必保持冷靜,切記不要尖叫、奔跑或直視黑熊的眼睛激怒黑熊,應面對黑熊的方式,緩慢後退。

另外,台灣黑熊保育協會也建議,進入山區可以攜帶合法且低傷害性的「防熊噴霧」自保,幫助民眾在必要時有效制止黑熊攻擊;以上是整理四月分人熊衝突事件,將時間交還給主播djupelang。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