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候文健站長者 Yosi Wilang:「我們老了,喜歡運動,還是什麼唱歌。」
長者拿著麥克風、熱情地唱歌,碧候文健站慶祝四月壽星生日。長者開心地分享,雖然年紀漸長,但是能在文健站與親友相聚,唱歌運動就很開心。
碧候文健站長者 Hagay Hayung:「我們無聊,也是在家裡,有想到我們老人(文健站)這邊,來這邊聊聊天,跟很多的姊妹、跟兄弟姊妹在這邊。」
碧候文健站長者 Sarayuki Hahung:「很喜歡到文健站這邊來,因為每天早上都會運動,為了我們身體健康就有運動,身體不舒服跟服務員講,服務員打電話衛生所,或什麼地方來服務、來看(診)。」
根據統計,碧候村的人口數達到1千3百多人,其中長者就有3、4百人,然而,村內只有1間,40-49級距的文健站,凸顯出碧候村長照資源相當匱乏。
碧候文健照服員 Wilang Asaw:「真正的個案其實只有到40位左右,那其實後面有很多長者,他們是需要被服務的,可是因為文健站這邊,能夠收的個案人數有限,剩下的長者,其實就變成我們後續的(額外)多做的服務。」
照服員擴展服務,不外乎就是居家關懷訪視,就連不是文健站的長者也都被照顧到,但這樣的量能,也讓照服員苦喊吃不消。
碧候文健照服員 Wilang Asaw:「文健站的量能是已經達到一個最高的級距,那只是如果我們真的要服務,不是個案以外的名單的話,其實對照服員來講是非常大的挑戰。」
照服員也擔憂,因為服務的人多,服務品質也難以控管。照服員也希望相關單位能夠正視部落需求,讓長者的文化健康能夠受到保障。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宜蘭南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