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府為防範非洲豬瘟,5年前公告禁用廚餘養豬後,向中央爭取6000萬元經費,在鳳林鎮環保科技園區,建置2套廚餘高效處理系統,但是僅有處理4個鄉鎮的廚餘。
花蓮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員 余婉甄:「一天的處理量差不多13到15公噸,(有哪幾個地方?)花蓮市、吉安、卓溪跟萬榮,目前就有4個公所。」
因此議會專案小組前往視察,發現除了設置場耗資6000萬外,每年處理費用也要1500多萬,4年下來卻只能處理4個鄉鎮市1年3000公噸的廚餘,議員則質疑全縣1年5500公噸該何去何從?
花蓮縣議員 胡仁順:「花1億多元還看不到成效,比起台東以1年400萬,做標案給屏東的養豬廠商,處理事業跟家用的廚餘來看,花蓮縣在1年花1500萬以上的狀況下,相差還是甚遠。」
花蓮縣議員 Lamen Panay(蔡依靜):「我覺得今年也看了,滿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那(縣府)他們就要把這些列出來,在經費上面有要做調整的話,我覺得我們也不會說不願意。」
此外廚餘在分離油水後須暫置,還是有部分的殘水會流入排水溝,對於是否會流入河川造成污染也引起關注。
委外廠商代表:「這些處理的水,我們不會讓它流到外面去,它會流到水溝,我們用抽水馬達把它抽起來之後,會再回到汙水處理廠這裡面,走正常流程。」
而現行設備每天可處理13到15公噸廚餘,同時生產固態有機堆肥約1900公噸、液態肥約600多公噸,局長認為經過4年的運作,還是有成效出現。
花蓮縣環保局長 饒慶龍:「經過發酵就是儲存在這邊,民眾如果有需要可以領去使用,另外我們有跟華紙有合作,就是實驗示範計畫,液態肥可以再利用循環再利用,看是不是可以做堆肥或其他的使用。」
為了縮短發酵時間,環保局今年已經向中央爭取1400多萬購入直立式發酵優化設備,發酵時間將從10天縮短至5天,預計明年1月中完成設置並試運轉。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