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表演開始前,都由各族學員以族語介紹演出內容,並展現三天的學習成果。
由高雄原民會舉辦第二屆的「原住民兒童親子夏令營」,今年仍維持以族別分組的方式,藉由歌謠傳唱、遊戲競賽以及實作課程,帶領在都會地區成長的原民孩子們,認識自我族群的文化語言;而有鑑於去年的成果豐碩,今年也吸引超過百名族人爭相報名。而成功入選的孩子們也向大家分享這幾天學習的成果。
學員 Mayaw(許証胤):「我的名字叫Mayaw。」
學員 muni(胡容萁):「我的名字叫muni,最喜歡花圈課程還有背婚的文化。」
學員 Mayaw(許証胤):「我最喜歡狩獵課程,很有趣、想要再來。」
學員 簡菘廷:「別的族群的事情我們還不知道,可是今天有學到很多。」
不管是看著孩子勇敢站上舞臺,用族語跟大家互動,還是一起穿上族服在上臺演出,對於長年在都會地區打拚的家長而言,他們也或多或少從孩子們的身上,看見或喚醒自我身分認同。
家長 黃秀萓:「覺得她很棒,因為我們在家裡其實也不太會有機會去講這個母語,都是講國語比較多。」
家長 許展耀:「跟孩子第一次一起學習、學習了很多東西,像狩獵或射箭。」
由耆老領唱,學員和家長再慢慢走上舞臺,以吟唱方式與大家分享泰雅族古調之美,作為高雄地區原民人口數第五大的泰雅族,今年也增設了泰雅族的營隊;而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族語老師也認為,相較於受限在教室裡紙上談兵的教學,能帶著學員們走到戶外,以做中學的方式學習,孩子吸收是更快速的。
族語老師 Ali’:「平常是在室內教學,可是在室內教學的時候,我們的教學方式跟一種心情是有不一樣的,孩子在戶外的教學當中,去認識各種的植物類或者是一些特別的單詞的時候,他們會因為當下的一個情景會記得特別清楚。」
高雄市原民會主委 Abus Binkinuan(阿布斯):「這活動其實在都會地區會辦,其實最主要是我們聽到很多、都會區的族人,他們在都會區比較沒有這種學習文化跟學習族語的資源,像在原鄉都會有很多的語推組織,會做這種暑期的夏令營,所以我們聽到這樣子的心聲,還有我們原民議員不斷地在推動,所以我們才會在都會區辦理這樣子,不同族語為一個主體,然後讓小朋友來學習族語跟文化,然後也歡迎家長也一起來參與。」
最後大家不分族群,以阿美族的fangcalay大圍舞,結束今年的夏令營活動,也盼未來能繼續擴大辦理,讓更多族群的都會區孩子能夠參與其中,共同學習、成長。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