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律師親自上陣,教導實際法庭中可能出現的狀況。學生穿上法袍、走上模擬庭,擔任法庭中的審判長、受命和陪席法官,還有原告及被告訴訟代理人等角色。
學生 Miku Dura(陳美雲):「除了要進入到原告的身分立場角色,去想他這個他為什麼會被駁回這個事情,因為在以前我們的傳統法(慣習),我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們命名文化就是這樣傳承下來。」
學生 Yosi Kumord(曾叢環):「因為站在我自己個人的立場,會覺得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角色,不會有一個主觀角度,因為法官比較多,所以大家會集思、把自己的主見綜合在一起。」
學生 Aping(馬秋蘭):「原住民的議題,不是只有在原住民區域這個部分,是被重視的社會大眾、也是需要來重視我們原住民的議題,然後進而來學習。」
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系原住民碩士在職專班,5月24日展開模擬法庭的展演,將已經三讀通過的《單列原住民傳統姓名修正草案》作為展演主題,把準備程序和言詞辯論的環節,實際走一遭。同樣是專班畢業學生,也是這次模擬法庭的指導律師林裕祥談到,學生對實際法庭操作的確不熟悉,更無私分享實務經驗。
儘管單列原住民傳統姓名已經三讀通過,但是回復傳統姓名只有一次機會,律師呼籲還得回到憲法的思考高度。
指導律師 林裕祥:「除非就是透過再修法的方式,因為次數的限制也是滿不合理的,回到最根本的姓名決定權,其實受到憲法第22條人格權的保障,所以還是呼籲立法者,希望是在憲法的角度上面,去思考次數的問題。」
在場一起觀看展演的輔仁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吳志光指出,姓名決定權是多元文化議題,包含在台的移工、新住民和歸化者等,如何正確稱呼對方應受到重視。
輔仁大學法律學院長 吳志光:「所謂多元文化尊重上面的話,傳統上面我們之前只想到吃、民以食為先,台灣有很多多元文化在飲食方面,但是就問題說一個人格尊嚴,怎麼稱呼這個問題,直到最近幾年才慢慢受到重視。」
從單列原住民族傳統姓名,討論原住民姓名決定權的保障,吳志光也說未來模擬法庭課程,將增設國民法庭,目前正在籌備當中。原民議題走入校園,除了培育更多法律專業人士,更要觸及多項領域,開啟更多與社會對話的空間。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