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和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顧問 陳舜芬說:「你們兩個不同校?」「我們不同校。」「心蕙是義守護理」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顧問 陳舜芬說:「湯老師都記得誰第幾屆。」
屏北高中校長 林宏澤說:「在開學之前我看到這麼多校友回娘家,校長相當地開心,因為看到你們就代表小清華的希望,代表台灣的希望。」
這是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睽違兩年的校友會。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顧問 陳舜芬說:「我們從第一屆開始就開始有校友會的組織,我們也希望能夠延續不斷,因為這也是很難得啊,大家同樣在小清華三年有很多共同的回憶、共同的話題,即使不是同一期,即使是前後期、差個幾屆,可是大家的回憶都是很相似的。」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的成立,回溯到2009年的八八風災,當時風災重創南臺灣,清華大學教授們看見了災區孩子的教育需求,開始到處募款,集結各界人士集愛心,跳脫當時原民專班以歌舞為主的框架,立志培養一群具有文化觀和生態保育素養的原民學生,也開始了這項「10年計畫」。而隨著時光飛逝,轉眼間,專班到現在產生10屆、超過500位的校友。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校友elrenge (金沛珺)說:「我是金沛珺,然後我是小清華第四屆的校友。」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校友 kivi ljivaljiv (王恩琦)說:「我是王恩琦,我是第八屆畢業的校友。」
分別從台東大學畢業,現在正攻讀碩士,以及還在政治大學讀書的沛珺和恩琦,有著小清華學生典型的樣子。
性格開朗、愛交流、好發問,麥克風到手,就是滔滔不絕地講。這樣的人格培養,跟專班獨有的特色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校友elrenge (金沛珺)分享:「在台上談吐,一看就知道那一定有做訓練,真的,因為我看會有很多學妹會PO他們在台上,像IG限時動態很發達,我看的時候他們有時候被反PO,我就覺得他們在台上這樣談吐是,而且會很討師長喜歡,可能就是因為懂得,因為我們的大家長就是教授(顧問),所以很懂得跟教授們應對,還有在台上說話,因為我們很多在台上說話的機會。」
為了貫徹創班理念,不管是民族教育專題課程還是山海保育議題,通通都搬進了學生的課表裡。而在不斷訓練思考和表達自身觀點的過程中,也建立起小清華學生對自己的自信。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校友 kivi ljivaljiv (王恩琦)說:「我覺得(專班)最重要的是培養我們的自信心,因為畢竟在主流而言,原住民算是極少數,對,但是在專班,你完全不會感受到這種極少數的感覺,你甚至會有一種優越感,因為我們在各樣的競賽什麼的,我們都是全力以赴,沒有在輸的。」
不管在校內健康操比賽,還是運動會表演,小清華學生都展現出極高的團結性,而凝聚力的培養,跟專班「集體住宿」這項規定有著很大的關係。為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照顧,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必須住在宿舍,與同儕一起生活,而在專班共處的三年,也讓他們之間的感情,比起一般高中生來說,更加緊密。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學程主任 王維廉說:「其實就是生活,不是只有包含上課而已嘛,生活也在內,就是開心的,然後開心的、不開心的,你有發生過什麼事情大家都知道,所以就形成一個緊密的生活網,(即使畢業)彼此都還是熟悉,有在連結的,然後或者是他們中間有任何過程,誰有狀況了,然後他們彼此之間是會互相去聯繫。」
互助共生的生活管理,以及課程的觀點培養,也讓學生在升學成績上,一直有不錯表現。從第一屆開始,每年考上國立大學的比例都超過50%,儘管升學成績亮眼,但在升學競逐與全人教育的天平兩端,專班選擇轉念思考,把重心從將學生推向頂尖大學,轉而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路。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學程主任 王維廉說:「後來會發現說,這並不是他們想要的,或者是在推的過程中他們沒有那麼喜歡,慢慢我們就把目標去改成說,ok我們不見得是推最頂尖的大學,可是我們會希望能夠盡可能的,讓他們去到資源夠豐富的地方。」
如今當初所定下的十年計畫,現在也已走完,期間支撐專班前進的單位,也從清華大學轉為屏北高中,許多校友就擔心,小清華會不會就此消失。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顧問 陳舜芬說:「其實106年就是國教署已經在資助專班的經費,108年就是由
屏北(高中)這邊來主導,現在既然是屏北(高中)完全來主導這個專班,那如果沒有意外,如果還招的到學生的話,那當然是還繼續、可能繼續下去。」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校友elrenge (金沛珺)說:「(如果之後有學弟妹會推薦專班嗎?),會,現在第十三屆,我應該已經推薦六屆的學弟妹來。」
屏北高中小清華原住民專班校友 kivi ljivaljiv (王恩琦)也推薦:「我自己也推薦了,就是我在學期間跟我畢業之後,推薦好幾個認識的弟弟妹妹來這裡讀書,我覺得專班就是一個很棒的地方。」
小清華的成立,乘載著許多愛心人士的期望,而晃眼10年過去了,這些當年播出去的種,現在也漸漸長成屬於他們獨有的樣子,未來的路還很長,專班期待每位從小清華離開的孩子,都能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成為綻放世界的美麗花朵。
整理:施容亘/責任編輯:黃昱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