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故宮攜手政大辦展覽 用原民視角寫歷史

大綱

故宮博物院攜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在今天(26)展開《逆寫帝國與當代實踐》展覽,要從清代的歷史文獻中,用當代原民的視角,寫出自己的歷史觀。

說到「番」這個字,當代原民共同的印象可能會是被歧視的經驗,但在中國清朝時期,是用來稱呼中國帝國邊界的民族,那麼台灣原住民族自己,又是如何分類人群?從當代原住民族的視角出發,故宮博物院攜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舉辦《逆寫帝國與當代實踐》展覽,攤開清代的歷史文獻,要用族人的觀點,寫出自己的歷史。

青年策展人 Balunaiyas Mabaliyu(陸浩宇)表示:「卑南社在自己的,所謂的部落結界的儀式,semalikid這個儀式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在它的經文裡頭,有著他不同的,對於不同人群的分類方式,我們到底要如何看待,台灣原住民在歷史上,乃至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延續、乃至於到台灣歷史上,一個獨立的一個族群的發展。」

然而歷史的書寫並非只有文字。雖然台灣原住民族並沒有自己的文字,但當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後,從服飾或語言當中,可以知曉族人如何將他族文化,用自己的方式,再進行詮釋。例如卑南族的老人有崇高的地位與權力,而他們身上所穿著的「lrungpaw(龍袍)」,相傳是中國清朝乾隆皇所賜的”蟒袍”發展而來,間接地象徵卑南族老人的權威。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主任Daya Dakais (官大偉)說明:「希望透過這種 種種地翻轉,去能夠重新去面對這種,歷史根源中對於歧視的建構,呈現我們世世代代,一個世代一個世代,除族人不斷去展現,我們主體性的努力。」

國立故宮博物院長吳密察補充:「我們是不是心裡面有一些潛藏著的,還沒有清洗乾淨的這一些刻板印象,我想我們都在期待,台灣是一個族群平等的多元社會。」

要重建原住民族的歷史,吳密察說,並非只能用反對歷史文獻來回應。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主任官大偉就期許,透過展覽促進社會更多元的對話、邁向更深層的和解共生。

責任編輯:芷伃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