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樁歧視爭議在大學校園發生!嘉義中正大學有學生在科系擺攤活動販售蕃茄糖葫蘆,卻在廣告文案中,把爭議的歧視用詞「蕃仔」作為廣告標題,試圖以諧音「蕃仔」替代蕃茄,想搞創意卻出了問題。貼文一出,立刻在網路引發討論,有原民學生直言,不懂為何到了現在還有人會拿不當的歧視用詞,作為宣傳手法毫無文化敏感度。
中正大學學生Makili說:「蕃仔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就是貶低的詞,就覺得說怎麼還有人會那麼無聊,拿這個來當一個諧音梗來賣商品。」
而網上引來批評後,主辦單位隨即發文指出未注意用詞導致誤會感到抱歉,也已把產品下架。而中正大學原資中心也發出聲明稿表達校方立場,希望透過此事件來機會教育。
中正大學原資中心副主任江寶釵說:「教育是長遠的事情,它可能沒有辦法一時一刻看到效果,他們主辦方雖然文化的敏感度也許沒那麼足夠,可是也有一定的程度可以讓他們理解,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無心可能犯下的錯誤。」
而商品需要行銷,文案也需要特點,但該怎麼寫才不會無意間冒犯他人?擁有豐富文案經驗的協會專案經理表示,除了書寫時,要反覆確認資訊是否正確、合理外,也可拿給不同領域的人來審視,提供反饋。
鄒族獵人協會專案經理吳翊豪說:「都是跟自己在一個同溫層的人,其實審幾次都一樣,其實最好的審法就是說,給跟自己沒有同質性那麼高的人去看,看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不OK的地方。」
校園如同小型社會,多元族群仍需互相包容,除了透過課程讓學生理解不同文化的特別之處。透過這次事件,希望同學再次審視,並學習包容、尊重不同群體的生活文化。
整理:施容亘/責任編輯:鄭群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