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機一鏟一鏟將道路淤泥清除、跟時間賽跑;這裡是花45縣道的災害現場,受到新生堰塞湖溢流影響,清淤開通作業延後到14日才從兩端開工,還有民眾原本是花蓮依親避難,是看到新聞之後才衝回來看看自己的家園。
受災戶 羅先生:「我跑到花蓮去(避災)、女兒那邊,看到電視播,我有看到很嚴重,(可能連)門都沒有了、都已經淹沒一半了。」
花蓮縣萬榮鄉長 Kamin Dulan(梁光明):「這個兩個通路先把它通了之後,內部的部落裡面,環保局的機械才能夠進去施作救災。」
村長提到,有聽到民間志工想要來協助救災,但是因為對外主要幹道不通,大家只能依靠萬榮林道進出,再加上Matanki馬太鞍部落腹地不大,目前不太適合太多人進來協助善後復原,等聯外道路搶通之後就能全面動工。
萬榮鄉明利村長 Masaw.Jiru(林萬成):「也不是說拒絕這些物資人力,畢竟我們的地方跟光復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之下,我們只有兩條路可以疏通,在作業的時候人力太多反而會影響到進度;等到路通了之後,才會評估需要多少人力去清理家園各戶。」
縣府14日也在明利村辦公處設置前進指揮所,指揮調度各單位的救援人力及設備,在紅色警戒宣布解除後民眾可自行返家,但是家園有受到損壞可視需求,繼續留在安置中心留宿;此外,在鳳林鎮長橋里部分,國軍也派遣2百名的兵力還有重機具前往協助民眾清淤。
第二作戰區指揮所指揮官 賴政豐:「目前先投入兩百名的兵力到長橋里,這邊主要是32戶的家戶我們就盡量先協助,在老百姓同意的情況之下先把家戶跟庭院做一個清理。」
花蓮縣長 徐榛蔚:「原來的堰塞湖或者是新的堰塞湖,現在的水況水情其實都還有疑慮,我知道現在大家都非常焦慮,我們也會儘速來進行(復原工作)。」
林保署也在14日下午4點10分解除紅色警戒,萬榮鄉長指出,由於花45縣道的寬度狹窄,最多只能兩臺機械作業,預估最快2天後才能清除完畢。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