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上午施工團隊進入燕子口堰塞湖現場 展開搶災作業,施工團隊表示,第一階段便道與河道整治已完成。不過28日上游水量暴增三倍,導致部分壩體土石鬆動崩落,29日一早再度出現上方岩盤大面積坍塌,為確保安全,部分機具已暫時撤離。
施工廠商 黃國寶:「觀察以後,要從那個水道再稍微改道,再進行降水的作業,但是剛才因為上方的岩盤有崩落好幾個大塊的那個岩盤下來、塊石下來,所以機具暫留一部比較安全的地方在施作,其餘的機具先撤出。」
29日上午11點25分,現場人員發現溢流水量迅速增大,立即全面撤離。僅五分鐘後,壩體開始被大量水流沖刷;根據成大防災研究中心監測,最大洪峰出現在11點50分左右,錦文橋橋墩水位一度上升兩公尺,但隨後迅速回穩,未造成下游災情。目前湖區水位已回到原河道高度,僅剩少量殘留土石與蓄水區域,目前已無風險。
林保署花蓮分署副分署長 朱懿千:「堰塞湖的水位從早上10點半的水位一直到11點半潰決到12點10分,40分鐘之內下降約18公尺,目前我們持續觀察監測當中,現場的施工人員都安全無虞,所以我們在這裡還是要特別強調,後續的一個現場的狀況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之下,我們會與成大防災中心還有施工單位,密切地合作,依照天候還有現場的狀況,滾動式調整這施工的作業。」
林保署也立即透過CBS簡訊系統,通知花蓮縣政府、秀林鄉公所與台電東部電廠等單位,啟動預警撤離與封橋措施,確保下游河道淨空。
施工廠商 黃國寶:「在(水流沖刷)三公尺以後,大量的水量進來以後,就再造成那個土石的崩落,所以馬上通知所有人員機具撤離到安全地點,也非常感謝能夠順利地在潰霸以後,把水量降到原有的河床,目前現在是很安全的。」
林業保育署強調,將持續與成大防災研究中心監測堰塞湖殘體變化,評估河道安全。此次成功解除堰塞湖潰壩風險,林保署感謝宜蘭、花蓮兩分署與施工團隊的專業投入,在最短時間、最低成本下完成搶災任務,讓太魯閣地區的災害風險大幅降低。公路局也在29日傍晚進行台8線的車輛通行。
責任編輯:N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