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到11月是苦茶籽的最佳採收期,花蓮縣卓溪鄉的苦茶農趁著天氣穩定,採收著山坡地上的苦茶籽,希望能在果實過度成熟、自然落果前完成採收;不過族人表示今年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苦茶果實的產量略有減少。
第九產銷班班長 高忠義:「今年的苦茶生產量不多,因為經過我們幾次的暖風、還有一些風災,今年的那個是比較少的,它是一個一個的這樣子,我們可以看到說在明年它的那個量,可能會比較好。」
第六產銷班長 蕭惠美:「近年來我們可以感受到天氣跟以前有大大的不同,熱的時候是非常的熱,冷的時候是非常的冷,當然有一些是天災、比如說颱風,像去年我們的苦茶也大大的受創,但是今年我們也慢慢地把它管理的,就是把它弄好。」
卓溪鄉為全台苦茶油最大產區,種植面積約126公頃,每年可生產約28公噸苦茶油,鄉內共有13個農產產銷班,其中7個為油茶產銷班,計有45位苦茶種植農戶,公所表示為了提升農民種植技術跟產品品質,特別推動多項補助方案,並辦理技術課程訓練及觀摩活動,協助農民穩定生產、提升競爭力。
卓溪鄉公所農業課長 田君豪:「在我們公所這邊有輔導的措施,在補助部分,包含了像是我們的農機具補助,還有我們資材補助,就是所謂的肥料,再來是果樹苗的補助以及農民教室的補助,透過這些補助可以讓我們的產業鏈,農民在生產當中,可以相對來講減輕他們生活的壓力。」
第六產銷班長 蕭惠美:「有機的部分,我們就是不可以使用農藥來殺草,絕對是用砍草機,所以我們目前還有幾位,少數的沒有加入有機的,一樣都是用有機耕作方式來經營,我們都是一年要砍好幾次的草。」
所種植的苦茶籽,多採自產自銷方式,班長表示茶籽採收後會立即進行乾燥、脫殼與揀選,再送往加工廠進行榨油與裝瓶等工序,各產銷班也積極建立自有品牌,並透過多元通路推廣銷售,提升苦茶油的附加價值。
責任編輯:黃金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