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沿著海灘排成一列,接力將一桶又一桶裝有龍蝦的水桶,緩緩送向大海。響應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海漁基金會與宗教團體共同發起保育行動,選在台東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的核心區內,放流365隻龍蝦與龍蝦苗,計有日本龍蝦、波紋龍蝦、密毛龍蝦與錦繡龍蝦苗等4種常見族群。
海漁基金會代理執行長 黃章陽:「保育區裡面核心,其實是禁制捕撈任何魚類漁業的行為,所以我們會選擇在這裡,重點如果溢出的話,就代表這個效果是好的。」
黃章陽強調,選擇富山保育區作為放流場域,能避免剛放生的個體立刻被捕撈,真正達到保育與復育的目的:至於農業部則表示,與海漁基金會長年攜手推動海洋保育,截至目前已辦理48場保育活動,放流超過1100萬尾魚蝦蟹,而此次放流的重點,更是以具繁殖力的抱卵雌蝦為主,希望在無干擾的海域中孕育新生、恢復生態。
農業部次長 黃昭欽:「龍蝦有很大部分是屬於抱卵的母親,我們希望牠回到海裡面,再重新的生養,重新地讓我們大海,更加地這樣生生不息。」
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自94年劃設至今,已成為東海岸重要的海洋保育示範基地,縣府也呼籲民眾切勿在保護區內違規採捕,違者將依《漁業法》處以3萬至15萬元罰鍰。
責任編輯:Pawan